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论著 论文 研究报告 项目成果 李江帆论文 工作论文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项目成果

WTO: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


时间:2005-02-20 23:46:57来源: 作者:李江帆 点击:

WTO: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

李江帆

  内容提要:我国加入WTO将程度不同地冲击国内第三产业的不同部门,同时在发展速度、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推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应抓住入世机遇推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采取妥善措施平稳实现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扶持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升级;加快人才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减缓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WTO 第三产业 冲击 推动 思路
  

一、加入WTO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冲击

  分析中美世贸双边协议,可以估计我国加入WTO将对国内第三产业产生程度的不同冲击。冲击的程度大致可分三类:
  第一类,较大冲击:金融、保险、电信。这类行业具有4个特点:
  (1)由国内企业(主要是国企)垄断经营,国内开放尚未完全形成,国际开放被限制,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都较弱。"入世"后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将打破其垄断地位。据中美世贸双边谈判协议,在金融领域,外商独资银行将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对其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将被取消,外国可设立分支机构。外国保险公司可拥有50%的股份,非人寿保险业务,可拥有51%的所有权,并建立独资附属机构。少数合资证券公司可与中国公司一样从事基金管理业务。外资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可拥有33%-49%的股权。在电信领域,外国电信公司可拥有49%-50%的股权。
  (2)利润水平高。金融保险、电信的利润率在九十年代初曾达49.0%和33.0%, 远高于全国第三产业嬴利水平(24.6%)。外资对其投资兴趣很大。我国"入世"谈判分歧最大、谈得最艰苦的就是这些行业。
  (3)长期垄断使服务质量低,价格高,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群众对国内电信、金融保险业的评价普遍很低,预示着一旦外企进入提供替代性服务,国民青睐的将不会是质次价高的"国产"服务产品。
  (4)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高。我国金融保险、电信业的劳动要素在总产出中仅占9.2%和12.1%, 远低于教育 (59.4%)、艺术(45.0%)、机关(38.8%)、卫生(35.6%)等行业,反过来说明了它们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技术匮乏的基本国情在近年内难以改变,因此这类企业与外企竞争时将在生产要素供给方面处于弱势。
  这类行业在入世后受到的主要冲击是:外企进入我国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激烈市场竞争,将使服务质量差、效率低的国内企业的顾客、利益、人才流失,陷于困境甚至被淘汰。
  对策:最重要之点是加快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对企业来说,应充分估计入世的冲击,以未来的"假想竞争对手"为目标,调整发展思路和服务方式,重点提高服务产品质量。与外企相比,我国金融、保险、电信业的优势在于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有数量庞大的服务人员,熟悉服务环境和服务对象,积累了丰富的为国人服务的经验。任何进入中国的外企都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类似优势。国内企业所以沦为"弱质产业",是因为长期垄断使其丧失了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和动力。因此,要利用优势,在竞争中提高服务质量,加速成长。
  对于政府来说,要调整产业政策,加快这些服务业入世前的国内开放、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扶持国内竞争对手打破其垄断,使竞争力提高。入世后要利用过渡期,在规范市场、开发新产品、消除市场制约等方面,扶持国内企业加速成长。在电信领域,我国整体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电信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和电信法规与WTO 的要求也有很大差距,难以应付实力强大国际电信服务企业的竞争。因此重点是推动市场竞争,迫使企业练内功。由于我国市场庞大,中国电信已"一分为四",还可考虑将长话与市话业务分由不同的企业独立经营,以强化竞争。在金融保险领域,长期处于高度的政策壁垒下,累积了大量不良贷款,在市场竞争中包袱很重,不适应开放后的国际金融竞争环境。而外资金融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和经营管理经验,已建立了一套严密的业务经营管理制度,完善的竞争策略和手段。其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水平是国内金融业难以相比的。因此,重点是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激励企业开拓新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缩小与国际的差距,以减少入世冲击。
  第二类,一般冲击:旅游、商贸(批发、零售、外贸)、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税收、管理谘询、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特殊医疗和牙医、广告、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电影、文化、艺术、出版等行业。这类行业一般具有3个特点:
  (1)长期禁止或限制外企进入,但入世前的国内市场开放度较高,经营方式已与国际接轨。入世后虽对外企开放幅度较大,但受冲击并不太大。据中美世贸谈判协议,在贸易领域,外商将获得全面的贸易权和分销权。中国将撤销对外国企业批发商品的禁令。对外企在辅助分销的服务(包括租赁、速递、货物储运、货仓、广告、技术检测和分析、包装服务等)的限制将在入世3-4年内逐步取消,外国供应商可建立全资分支机构。在旅游领域,外商独资饭店将在入世3年后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将允许以独资、合资和合作的方式兴建、改建和经营酒店和餐馆,在国家12个旅游度假区合资经营和合资兴办旅行社。国外经营者可进入中国的酒店和旅游机构服务。在专业服务方面,将允许外国专业人员按高透明度的程序进入中国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税收、管理谘询、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特殊医疗和牙医、电脑服务等市场。在电影业,入世后3年内将允许外资在影院占50%以上的股份。
  (2)潜在市场容量较大,很多领域尚未开发,新供给者对原有供给者的替代效应不大。社会服务业在美、日、德、英、法劳动力结构中占35-30%,在我国仅占4.3%,目前远未达到饱和的程度,且经济发展将推动其市场容量增大。中外企业有可能在市场开发中"双赢"。
  (3)赢利水平中下。这类服务行业因国内市场竞争的存在,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利润水平不高。综合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旅馆业、旅行社、电影、文化艺术业在九十年代初的利润率约为8-19%。低于我国第三产业的平均赢利水平(24.6%)。
  这些服务业由于市场竞争力较强,潜在市场容量大,入世后的冲击不是很猛烈,主要是:在现有服务领域,外企将以先进的服务方式、管理水平、技术和优质服务,争夺市场份额,使低效率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在国内企业未及开发的新兴服务领域,外企可能利用其优势捷足先登,占领制高点。
  对策:对企业来说,要认真估计将面临的冲击,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将国内竞争力提升为国际竞争力;以国际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借鉴国外服务业的运营经验,细致分析需求现状和发展前景,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对政府来说,重点是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服务市场,整顿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扶持服务产品开发;推动国内企业改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为国内企业扩大与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合作提供良好环境。以信息服务业为例,我国有一整套的保密制度,但却没有"信息公开法",使我国信息服务业既要面临着经济风险,又面临着因保密问题出现的政治风险。电信垄断造成资费过高,也使信息服务行业难以赚钱。这些宏观环境都不利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应该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
  第三类,直接冲击较小,但有间接影响: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业,邮政,交通运输,餐饮,居民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房地产,科教文卫(公营),广播电视,社会服务业(文物保护、图书馆、群众文化、新闻、文艺经纪与代理业),党政机关等。
  它们是市场利益小,或市场准入受控制,或开放度已很高的服务行业。包括以下5种部门:(1)公共产品部门,在国家财政支持下为社会免费提供服务,供给者没有市场利益。如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文物保护等。(2)非赢利性服务部门,经营者不能以赢利为目的。如公营科教文卫、图书馆、群众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地质勘探业。(3)目前获利水平较低的赢利性服务部门,如农林牧渔服务业。(4)自然垄断性服务部门,在政府价格管制下实行独家经营,其他供给者不能进入。如城市公用事业、邮政、铁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5)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赢利性服务部门,入世前外企早已进入。如餐饮、公路运输、房地产、居民服务业、文艺经纪与代理业。
  入世后,外资因比较利益小或市场限制,不愿或不能进入这些领域,国内服务部门因之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但入世会产生间接影响,主要是:我国低收入的服务部门,难以避免优秀管理和专业人才外流到实行高薪制的外资服务业。因财政补贴不足而收入水平低的非赢利服务部门在WTO引致的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刺激下,将继续入世前已经开始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国有教育、文化、科研、卫生、新闻、广播等服务业,甚至部分公共产品部门,将想方设法将越来越多的非赢利性服务产品变为赢利性服务产品,甚至从内容到形式上向民营服务业蜕变。自然垄断性服务部门在外企开拓新服务产品形成的替代效应的影响下,也面临间接竞争压力;随着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其垄断利润难以维持。开放程度高的赢利性服务业,因注入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利润水平提高。获利水平低的服务业在外企的示范效应下开拓新产品,适应新服务环境,改变服务方式,有可能获高赢利。
  对策:对服务部门来说,主要是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对政府来说,在WTO驱动的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要清醒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生产公共产品、资助非赢利性服务业的公共职能,通过实施财政和收入政策防止非赢利性服务业向赢利性服务业的蜕变。要改革财政政策和工资政策,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增大对国有科教文卫部门的财政资助,通过压缩编制和部门,减员增效,按市场标准提高其工资水平,以缓解其人才和资源的外流。

二、加入WTO对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推动

  1.入世将会从供给和需求上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大发展。
  加入WTO后,我国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外商在通信、金融、保险、商贸、旅游、文化、专业服务等部门投资迅速增大,将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入世后通过向国外购买、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外企业的市场竞争等渠道,中国获得发展第三产业非常需要的技术(包括服务管理、人员培训、新产品开发、国家管理经验等),有助于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我国加入WTO按比较优势重新配置资源导致国民效率提高,也会促进第三产业水平提高。伴随加入WTO发生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我国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为第三产业提供更充分的条件,将扩大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因此,在外资注入、技术进步、WTO的效率收益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将得以加快,成为21世纪初我国三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
  2.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质量将有大幅度提高
  服务市场的准入将打破我国服务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其转向激烈的国内和国际服务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压力和利润动力将迫使它们降低成本和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以谋求生存和发展。于是,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质量的市场竞争机制将逐步形成。城市自来水、管道煤气供应、邮政等自然垄断性服务行业,虽因产品的自然属性和生产过程的特点而需维持其服务的自然垄断性质,但在WTO、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更多的替代产品的开拓,也将使它们开始承受不小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我国第三产业因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所形成的服务质量长期低下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3.第三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将会显著提升
  加入WTO后,在技术、体制上处于优势的外企涌入中国第三产业,不仅成为国内企业的强力竞争对手,而且会带来先进的服务经营管理方式,推动我国第三产业技术改造和制度创新。其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首先在外资、合资和合作的服务业中实施并取得良好效益,然后通过市场交流产生示范效应,被国内竞争对手所了解、借鉴、学习和吸取,最后传播到这些行业的内外部以至整个第三产业。此外,外资第三产业采用的高科技和先进服务设施,将带动中国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内外服务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人员的素质。这样,中国第三产业在长期闭关锁国中形成的落后的服务经营管理方式将会得到根本改变,第三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将会显著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4.第三产业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将加快
  我国加入WTO后,第三产业将成为对外开放步伐迈得最大、发展中外经济合作最具潜力的领域。跨国服务公司进入我国,将促进中国服务市场与国际服务市场的一体化;WTO的互惠原则有利于我国金融、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在海外拓展业务,开设分支机构,减少市场准入的限制。这就有利于我国经营状况良好的第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际竞争中促进业务发展、人才成长和技术进步。对于我国第三产业来说,"入世"是迎接挑战,培养自信、磨练实力的机会。关键是转变思路、研究市场,尽快适应新的形势。中国服务企业必须迅速成长,要和国际对手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竞争,还要创造优秀的中国服务品牌,争取打进国际市场。
  5.市场准入曾受限制和开发程度低的服务行业将获得较大发展机会
  旅游业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因资本不足和管理落后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资本和管理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外资的大量投入和管理技术的引进,这一问题有可能解决。旅游服务是不能储存和移动的非实物产品,必须在我国销售,因此受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制约很大。这就决定了外资与中国企业和政府合作经营旅游业比独资经营在很多方面更为有利。同时,国外服务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的示范效应,对国内企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技术、管理水平产生正效应。入世后国外游客增长,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游客需求增多,旅游面临大发展。
  产业服务业:我国产业服务业因需求和供给不足,原来比较落后,比重很小。入世后外企急于打开中国市场,国内服务行业要研究应对方略,提高素质,我国产业结构要进行调整,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正在提高,都迫切需要市场研究、咨询、规划、中介服务、科技、法律、税收、管理、建筑、工程、广告、计算机应用服务等产业服务。这引起产业服务业的需求增长。外资被允许在我国经营专业服务业,不仅增大了其供给,还在服务方式、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和新服务领域的开拓等方面对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起着示范作用。由于产业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环境在中国,国内企业熟悉市场,发展这些行业比外资企业有优势。关键是要以服务的新创意、高效率和高质量取胜。
  邮电通信、交通运输、金融保险业:入世后外企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在这些行业的投入增大,使其发展加快,推动企业素质、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国内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虽然下降,但如果市场扩展了,高素质的国内企业还可以有扩扩张空间。
  信息产业:入世后资本、技术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增多,使供给增大;WTO影响的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使我国信息产业的需求迅速增长,很多新的服务领域有待开拓。这为广播、电影、电视业等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
  文化艺术产业:总体上发展机会很大。其中,新闻、出版、文艺经纪与代理业因入世后外商投资增多,文化艺术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多和观念更新,服务需求量增大,获得较大增长机会。文物保护、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业因其非赢利性质,估计外资不会有较大投入,但WTO引起的文化艺术交流和文化消费的增长,将推动这些行业一定程度的改善。
  居民服务业:入世后在外国廉价农产品的冲击下,我国农业产出下降,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其中相当部分可能转移到进入壁垒较低的城市居民服务业,使其供给增大。入世推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改变,使居民服务业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因此居民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行业属于劳动密集性服务业,赢利水平中等(13.3%), 应该不是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外企在入世之初关注的重点。因此,国内企业在此领域有大的发展机会。经营者的创新、开拓和服务高质量是其发展关键。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入世推动了科研体制的改革,也引起科研部门的分化。基础理论研究服务业我国财政资助短缺在近期内难以有根本好转,可能陷于困境或发生市场化蜕变。综合技术服务业应用研究前景广阔,通过市场经营将得到很大发展。

三、我国第三产业 "入世" 的应对思路

  1.抓住入世带来的生产要素大幅度增大的机遇推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第三产业长期发展缓慢,比重偏低, 现仅占GDP的32.9%,占劳动力的26.7%,尚未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效率的提高。而第三产业发展慢,国内资本和技术投入不足是重要的原因。加入WTO将加快中国第三产业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使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我国第三产业市场的壁垒减小,这有助于解决资本和技术投入不足的问题,给我国第三产业带来迅速发展的机遇。我国政府和服务部门应抓住这一契机,以服务市场换取外资和技术的引进,给第三产业注入发展新动力。要调整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规范服务市场,完善服务法规,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迅速增大第三产业的资本投入;主动学习和引进国际第三产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全面提升服务行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把我国第三产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2.充分估计入世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成本,妥善实现劳动力向第三产业的转移。
  加入WTO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成本,弱势部门的被冲击,落后行业的被淘汰引起的劳动力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可能是最主要的调整成本。1988-98年间,我国新增1.6亿劳动力,17%和27%分别投向第一、二产业,56%投向第三产业,使三大产业分别增加0.26亿、0.43亿和0.87亿人。1998年我国从业人员接近7亿,农业劳动力约为3.5亿,占全国从业人员的49.8%,比1988年下降了10.5个百分点;在未来10年,农村劳动力如果减少5个百分点就会腾出1700多万人。据估计,加入WTO可能在1998-2010年使960万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1998年)。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再就业培训机制不健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人口大幅上升的情况下,数百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很大难度,必然形成很大的社会成本。低效率部门的衰落和破产的负面影响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甚至带来社会动荡。因此,政府要充分估计产业结构调整的社会成本,要为农村劳动力和可能被淘汰的弱势服务业的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建立和健全劳动力市场,营造良好的再就业软环境,开展再就业培训,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3.在多方面扶持我国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升级。
  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特性,只能在其产地消费,进入中国服务市场的外企提供的服务产品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和消费的。因此,中外服务业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国情的制约。从资源禀赋看,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劣势在于资本和技术匮乏。发达国家则相反。从市场利益来看,中国市场开放程度高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利润趋于平均化,而市场准入程度低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有较高的垄断利润,成为外企青睐的"肥肉"。这就使中外服务业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服务竞争,呈现不同的态势。我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可依托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服务, 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入世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传统服务业经过多年发展, 建立了服务网络,对服务对象和服务市场比较熟悉,还清了"欠帐",缩小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入世后受外企的冲击也不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因资本和技术的匮乏,在与外企的竞争中则处于弱势。新兴服务业需要雄厚资本、高新技术、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进入壁垒高,是中国的弱项,在入世后也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弱势产业只有在过渡期内迅速壮大,提高竞争能力,才能在跨国企业汹涌进入时不陷入困境。这需要政府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对国内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在人力资源配置、资金筹措、产品开发、规模经济、市场推介、规范市场、整顿秩序等给予扶持,以缓解或抵消入世对这些行业的冲击,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升级。
  4.加快人才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减缓入世后服务业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
  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将使我国服务领域不仅在产品上,而且在生产要素上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机制方面长期存在着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和专业人才收入水平相对低,高效率与高收入相关性差。从国内服务行业看,赢利性服务业收入与效益挂钩大幅度提高了收入水平,非赢利性服务业仍维持相对低的分配水平。从中外服务业看,中国的赢利性和非赢利性服务业的分配水平都低于外国。如果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的问题如不能得到根本克服,那么,入世后外资服务业良好的培训机制、优厚的报酬和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将会吸引国内第三产业大批优秀管理和专业人才"跳槽"。面对高素质人才外流的压力,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减轻入世后国内服务业的人才外流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启动吸引专业人才工程,从现在起要加大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非赢利性服务业的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以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手段,参照中国的外企的收入状况,首先大幅度提高国内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中达国家领先水平的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学术带头人的薪酬水平,形成示范效应,然后有步骤地增加经费、裁减冗员双管齐下,大面积提高非赢利性服务业的收入水平,形成高效高薪的良性循环,达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徽信息网:中国与WTO专辑
2.新加坡《联合早报电子版》:WTO专辑、各地报刊文萃
3.凤凰卫视网络新闻版 WTO专辑
4."加入WTO的十大结果",中国证券报1999.11.25
5.李善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聚焦2000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国际研讨会会议资料》
6.《中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7.《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