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论著 论文 研究报告 项目成果 李江帆论文 工作论文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项目成果

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时间:2005-02-20 23:47:14来源: 作者:俞梅珍 点击:

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俞梅珍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偏低,不仅与世界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而且低于国民经济发展应有的水平。现在,中国加入WTO在即,一旦加入WTO,就必须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扩大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必将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市场开放的效应从来都是双重的,也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应该如何尽量减少我国服务市场所受的冲击,同时最大限度地分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使国内第三产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一.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按照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会越来越大,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会超过一二产业比重的总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70年代以来,世界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1970年,全世界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已占57%,高收入国家达到60%,中等收入国家为49%,低收入国家为33%。199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全球平均水平达到61%,高收入国家高达65%,低收入国家也达到38%。①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的发展自然从产业化走向国际化,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容纳不了日益增长的服务生产,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由此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关贸总协定有关统计显示,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为710亿美元,1980年为1800亿美元,1990年为8540亿美元,1996年达到12600亿美元。从1970-1996年的26年间增长16.8倍,平均每年增长11.7%,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 ②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1980年世界商品(货物与劳务)出口额为26766.14亿美元,其中服务商品出口额占22.7%,1994年世界商品出口额为62083.6亿美元,其中服务商品占30.4%。世界商品进口,1980年总额为27243.71亿美元,其中服务商品占25.3%,1994年世界商品进口总额为62926.38亿美元,其中服务商品进口占29.8%。③世界服务贸易不仅发展速度快,其范围也呈多元化、扩大化趋势。二战以前,服务贸易主要在海洋运输、运输保险、国际银行结算、国际电讯等领域,主要是作为国际商品贸易的附属物而出现的。二战之后,许多独立于商品贸易的服务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如旅游、管理咨询、金融、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卫星通讯、航天技术、计算机国际网络等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但是,从另一方面看,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发达国家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同时,由于服务贸易包含的内容过于广泛,其中许多方面涉及国家主权、国防经济安全、社会就业等问题,因而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存在更多的贸易壁垒,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把服务贸易纳入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管辖之下,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议题,在1986年才正式列入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从1986年9月开始,到1993年12月,经历8年的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城,125个缔约方的部长门正式签署了乌拉圭回合谈判一揽子协议的最后法律文件,标志着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诞生,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一起与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国际公法的权威形式,确定了服务贸易走向自由化的多边原则和规则框架。从法理的完整性来看,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法律文本,即协议条款本身和制订具体规则的若干附件,二是承诺清单,即各缔约方市场准入的承诺表和最惠国待遇的例外名单。协议条款除序言外,共六大部分二十九条。在序言中,总协定开宗明义,阐明了其宗旨,“希望建立一项包括服务贸易的各项原则和规则的多边贸易框架籍以在有透明度和自由化的条件下扩大服务贸易,作为促进所有贸易伙伴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协议的第一部分是范围和定义,第二部分为一般责任和纪律,第三部分是承担特定义务,第四部分是逐步自由化,第五是制度条款,第六为最后条款。附录作为正文的重要补充,主要针对金融、电讯、空中运输服务等特殊的部门作出更有针对性的规定,以使框架协议的基本原则和规则更好地适用于这些部门。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原则和逐步自由化原则。从这些原则对各缔约方的约束力来看,分为一般性义务和具体承诺义务两种,最惠国待遇、透明度、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等为一般性义务,一般义务具有多边指导意义,构成各缔约方诸多权利和义务的基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属于具体承诺义务,它们不是自动在所有缔约方的各个服务部门适用,而是通过缔约方之间部门对部门的互惠减让谈判方式实现的,只适合缔约方承诺开放的部门而不适用于不开放的部门。承诺义务是各缔约方服务市场开放的核心所在。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生效,是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在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扩大了全球贸易体制的涵盖领域,初步形成了制订规则、组织谈判、解决争端三位一体的全球服务贸易协调与管理体系,通过规则约束、减让谈判、保障条款、惩戒措施等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对扫除服务贸易壁垒,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在 WTO的作用下,服务贸易自由化又取得了新进展。1995年7月28日达成了自然人流动协议;1997年WTO又通过了三项重要的协议,即《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协议》。这些不仅对服务贸易而且对各缔约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使各国第三产业在以开放市场为主旨的多边国际规则的规范下运行。

二.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是第三产业,服务贸易的内容基本上包含在第三产业中(社会福利性服务与国家行政服务除外)。各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竞争,实际上主要是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较量。中国第三产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获得较大发展的。改革开放之前,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使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1978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23.7%。78年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产业获得较快发展,1988年恢复到57年水平,所占比重达到30.2%。但90年代之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放慢,所占比重一直在32%左右徘徊。从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实际水平与其应有的水平相比长期偏低。1998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2.9%,不仅与高收入国家60-70%的水平相去甚远,而且也落后于低收入国家40%左右的水平。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更为落后。1998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只占我国从业人员总数的26.7%,而服务业发达的美国已高达8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不仅总量不足,结构也比较落后。主要以传统的劳动密集性行业为主,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1997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两项传统服务业占了37.8%,金融、保险业虽然占19.7%,但低水平数量扩张的特点较为明显。技术密集型的邮电通信业只占4.8%,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所占比例更小,只有1.9%。④这是我国第三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基础。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全面加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经济走向全方位开放,第三产业所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的。虽然说中国第三产业的利用外资和对外开放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但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非常有限,许多重要的行业或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等的对外开放都受到严格限制,这些行业或部门的保护程度高,国际竞争力较弱。加入WTO之后,第三产业开放政策的选择必然要受到服务贸易总协定这一多边国际规则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执行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一般性规则,另一方面是履行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具体承诺。从1991年7月我国第一次向关贸总协定秘书处提出初步承诺开价单后,中国服务贸易承诺减让表作过多次修改。现在我们已经对WTO所列出的绝大多数服务贸易门类作出了市场开放的承诺。在加入WTO后续的双边谈判中,WTO一些主要的成员国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开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价,作为加入WTO的入门费,我们对金融保险及电信等重要服务部门的扩大开放都做出了相应的承诺。因此,加入WTO之后,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国内服务市场会引入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由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市场准入、政策透明度等原则的约束,中国产业保护政策的实施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这对于尚处于幼稚阶段、总体竞争实力还很弱的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必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国内服务企业将面临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受到严重挤压,将丧失部分原有的市场份额。

  中国服务市场的扩大开放,将吸引国际上更多的服务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原先已经进入的公司也必将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开辟新市场。这些公司大多是国际服务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具有雄厚的财力、先进的技术与服务管理水平、完备的营销网络以及深厚的服务理念。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企业无论是在组织规模上还是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从我国企业尚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的餐饮、商业零售等部门来看,已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已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虽然价格比中式快餐贵几倍,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受到普遍青睐;商业零售服务方面,我国是92年之后开始进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试点的,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集团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瑞士的麦德龙进军中国市场之后,以其先进的业态、标准的规模和科学化的管理以及令人耳目一新的竞争手段,在短期内就取得很大的市场轰动和发展效应。我国的零售企业在组织规模、管理技术、经营手段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它们。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沃尔玛的年销售额达到94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前50家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仅为490亿人民币,还不及沃尔玛的1/15。在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我们的差距更大。电信业中国虽然长期实行高度垄断经营,但现在世界10大电信企业全部是欧、美、日的大型跨国公司,中国电信根本无法挤身10大电信企业行列;信息服务方面,美国微软公司的产品在我国软件市场已经形成垄断,同时,信息网络在线服务,外国信息网络已向中国大面积延伸,国内与英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目增长飞速,国内网络服务业根本不能与之匹敌。

  其次,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将会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拉动效应可能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的扩张的机遇。

  根据产业演进的规律,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由收入水平所决定的消费结构的影响,以及一二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期,对第三产业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处于快速上升期,同时,一二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产生强烈需求,这些对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在开放条件下,这种需求的扩张既可以由国内的服务供给来满足,也可以由国外服务供给来满足。如我国目前对高等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需求强烈,但由于国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国内的教育供给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到国外上中学上大学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形成一股不小的潮流,教育需求增长的很大一部分利益转移到国外去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金融、保险、电讯、信息以及会计律师等专业服务需求都在上升,在市场准入放松的情况下,外资服务公司会以其先进的营销手段与优良的服务占领市场,以赚取丰厚的利润,而这对我们国内第三产业的增长的拉动效应则会明显减弱。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生产性服务的供给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一二产业升级对它的需要,而近年来国外的生产性服务获得飞速发展,中国市场服务供给的短缺正好为他们的进一步扩张提供机会。

  再次,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

  从1993年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基本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状况实际上是由一国国内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加入WTO之后,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否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从我国工业部门利用外资与制成品出口竞争能力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中,三资企业的贡献率达40%左右。但是笔者认为,我国服务市场扩大开放之后,由于我国国内服务供给相对短缺,服务进口会有快速增长,而由于国际市场服务竞争激烈,我国的服务出口短期内不可能有大的增长。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增长的正相关性,主要是外资对我国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扩大出口的主力。创办"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企业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中所占比例达到一半以上;另外,很多中外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形式上不是"三来一补"加工企业,但实质上是把在中国的企业当作其国际生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当出口加工基地,通过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此这类企业也有很强的出口导向性,这也是引起我国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服务贸易却有很大的不同。当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主要是依赖先进的技术与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与完备的营销网络以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服务贸易形式的规定,外商既可以在国境外向我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可以通过在我国境内以商业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加入WTO后,外国大型跨国服务企业在中国创办的分支机构的数量会大大增多。他们登陆中国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业务量,而非利用廉价劳动力。由于他们在服务竞争中的优势,他们会抢走内资企业相当一部分的业务量。这也就扩大了他们的服务出口,增加了我们的服务进口。当然,相应地我们也有扩大服务出口的机会。但是,由于我们总体竞争力太弱,而且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即我们是以附加价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工程承包、运输、旅游等服务出口去换取发达国家高附加价值的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处理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进口,因此,我们服务出口额的扩大会大大低于服务进口额的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超过目前的水平。

  又次,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将使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受到严重影响。

  我们知道,在当代全球经济竞争中,人才是竞争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三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仅与内资企业争夺市场,还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他们以高薪、出国培训以及优越的工作条件吸引了国内大批优秀人才与业务骨干。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进一步开放,外资公司的业务的拓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管理与技术人才,由于它们在人才竞争中更具优势,将导致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的进一步加重,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

  5.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框架下,我们还面临体制不适应的严重的挑战。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主旨是实行市场开放与公平竞争,在我国第三产业的许多行业与部门中,至今仍实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营的管制体制,这不仅不符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也与全球放松管制的大趋势是格格不入的,同时还妨碍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根据传统理论,电信、铁路运输、自来水、煤气和电力供应等行业被公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为了避免资源配置的浪费,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必须实行政府管制,设置政策性进入壁垒。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始了政府管制体制的改革,总的趋向就是放松进入限制,促进市场竞争。他们通过改革原有的政府垄断经营的管制体制,实行政企分离,在此基础上,允许国内外新企业的进入,强化市场竞争力量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又引起兼并,兼并走向新的集中。当然这种由市场力量导致的集中与原先政府垄断经营的集中完全不同,它不仅提高了这些行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无论是竞争性行业还是自然垄断行业,都实行严格的行政性管制。经历20年的改革,绝大部分竞争性行业的管制已打破,但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业管制体制变化不大,电信业的行政性垄断是最典型的,至今还是一种政企合一的经营体制,中国电信远不是一个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在金融保险等西方国家一贯放开经营的领域,我国也一直维持国有独资银行垄断经营的格局。过度的管制,一方面,保护了少数垄断经营者的利益,造成了高成本、低效率,企业缺乏创新能力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也长期形成不了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限制了行业与企业的自主发展,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而民营资本又不许进入,使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某些行业,长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僵化的管制,也使企业难以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与调整。如中国民航对机票打折的行政性禁令,使国内航空公司陷于市场与政府的双重挤压的经营困境。这种僵化的行政性管制,是很难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的。

三.分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利益:机遇与对策

  按照贸易自由化理论,贸易自由化是一种非零和博弈,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导致利益的增进。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四条关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参与",提出通过三个主要方面的安排来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的增进:(1)特别要通过引进商业技术,增强发展中国家国内服务业的生产能力、效率和竞争力;(2)改善发展中国家进入销售渠道和信息网络的机会;(3)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出口利益的部门及提供方式上实现市场准入的自由化。条款还规定发达国家应建立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有关服务技术和市场信息的咨询联络点。中国加入WTO的一个基本立场就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中国可以享受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对发展中国家的一切优惠安排。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将给中国第三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1.通过市场开放,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技术,加快第三产业总量扩张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落后,资金与技术的缺乏是主要的障碍因素,而现代第三产业的很多部门则越来越成为资金与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如金融、电信、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都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要用到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入WTO之后,我国总体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第三产业市场准入的放松,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第三产业。服务贸易总协定把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过境交付、消费者流动、商业存在以及人员流动四种方式,作为发达国家来说,拓展服务贸易最理想的方式是跨境设立商业机构,将国际服务贸易变成直接投资的一种基本补充。外资的进入,会带来很多我们所缺乏的技术和设备,不仅带动第三产业的总量发展,而且提高产业的技术与知识含量。

  2.有利于学习国外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先进的营销手段,使我们的服务管理向国际规范靠拢,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外国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与营销手段会对内资企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会带动内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如在目前中国商业零售业利用外资的试点中,沃尔玛先进的信息系统和收银结算系统,家乐福的仓库与卖场合一的商品统计体系,麦德龙的法人会员制,立体式仓储贩卖的速度化和效率等等,都为中国零售业提高了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3.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的新领域。由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低,产业门类也不齐全。许多新兴的服务行业和部门我们还是空白。通过服务市场开放,可以引进我国目前薄弱和亟需发展的部门,改善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带动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新兴服务产业的发展。

  4.在服务贸易总协定基本原则及其有效运作机制的作用下,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的出口创造更多的机会,为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第三产业的发展获得更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在旅游服务、外贸运输、对外工程承包、卫星发射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加入WTO之后,我们对贸易伙伴国的服务出口将获得更好的待遇,也为我们以商业存在方式到国外提供服务创造了条件。同时,市场的开放,使中国与世界在商品、人员、金融等方面的流动更加方便,为我们在国内向外国消费者提供旅游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另外,乌拉圭回合后续谈判就自然人流动所达成的协议,无疑为我国颇具竞争力的劳务出口创造了更多的机遇。

  5,市场开放,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我国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服务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垄断经营。我国一些重要服务部门的服务官商气十足,消费者主权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对电信、民航、铁路等部门的服务质量的投诉几乎天天见诸于报,但很多问题都是诉而未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外资企业的进入,对打破垄断经营,改变市场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在生存竞争中,会迫使内资企业面向市场、面向客户,转变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应该正视的是,上述这些对外开放的益处并不是可以自动获得的,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有适应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与策略,才能把握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笔者拟提出如下对策思路:

  1.充分认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把它放到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认识。应该看到,由服务贸易总协定所推进的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使各国的经济竞争进一步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如果我们第三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大大落后于世界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我们很难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全球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协议的签定,加大了我们在电信、金融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领域开放的压力,只有发展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2.加快第三产业行业管制体制改革,消除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金融保险、电信等基础设施行业部门放松管制,加强竞争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加入 WTO之后,我国必然要遵守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原则,执行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因此对外开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我们国内的管制体制不改革,对内资仍然实行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就等于束缚自己的手脚,使内资企业无法与外资企业展开公平竞争。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行业与部门垄断影响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国内反垄断呼声日渐高涨,加快第三产业管制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应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提高行业中各种所有制的竞争程度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缓解第三产业中一些基础设施行业发展的瓶颈状况。在打破旧的行政性管制体制的同时,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管制体制。首先应改革由原来部委行使管制者职能的管制模式,尽快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在此基础上,完善政府管制立法,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法律和规则,政府管制机构依法实施管制职能。

  3.把增强服务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放在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目前,在我国一些重要的第三产业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一直没有到位,金融保险电信等部门的企业还没有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加快企业体制改革步伐,促进服务企业在市场竞争基础上的兼并与重组,打破地区与部门封锁,培植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增强我国服务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服务企业,还应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有效利用外资与外国先进技术,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增强国际竞争力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软件建设,软件建设根本不受资金与技术的约束,主要是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的转变,在这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的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4.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强服务贸易的战略与策略研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为第三产业发展获取更广阔的空间。在确定服务贸易战略时,主要应处理好发挥比较优势与培养竞争优势的关系。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加入国际分工,参加国际贸易,应该根据自己既定的劳动生产率状况或资源禀赋优势来确定国际贸易的结构。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应该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应该主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实的情况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国际贸易,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但是不能缩短自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我国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旅游、运输、对外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在扩大开放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扩大出口。但仅仅发挥比较优势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发展对我国总体国际竞争力有影响的战略产业与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尽快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

  5.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中的灵活性,处理好对外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系,尽量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冲击。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国际法规,既有一般法律约束,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作出了很多保留和例外。在第四部分对“逐步自由化”的论述中指出:“全部或个别服务部门自由化的进程,将取决于缔约方各自的国家政策目标与发展水平。对发展中国家在少开放一些部门或放宽较少类型的交易或根据其发展情况逐步扩大市场准入的程度等方面应给以适当的灵活性。”服务贸易总协定还规定,一国基于国际收支平衡、维护公共道德或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原因可采取适当限制措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或例外,根据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渐进地开放我们的服务市场,在发展的基础上开放,以开放进一步促发展。对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幼稚产业,尽可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允许的时间与范围内予以适当保护,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些幼稚产业成长必然受到抑制和损害,而这是与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的目标相违背的。

  发表于《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8期
作者是华南师大经管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注释:
①《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166-167页。
②引自《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第21页,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7月版,杨圣明主编。
③引自《中国服务贸易方略》,第1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白仲尧主编。
④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