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国内国际比较
李江帆 潘发令
第三产业消耗系数和依赖度是第三产业中间消耗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第三产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三大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的消耗和依赖程度。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生产社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日趋增长,亟需对其发展进行宏观研究。对第三产业的消耗系数和依赖度进行国内和国际比较,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推动其健康发展。
一、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系数与依赖度分析
对第三产业的消耗系数和依赖度作国内外比较需要多国投入产出表。然而,国外投入产出表相当难找,加上国际上对第三产业构成部门的分类与我国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也只有几个年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表中对交通邮电业又进行了不科学的人为分割,这都给第三产业的国际比较造成很大困难。笔者经多方设法,搜集了中国(指中国大陆,下同)、中国台湾省(以下简称台湾省)以及美、英、日在20世纪60-90年代的10个投入产出表,然后利用其统计口径,把它们整理、归并、重组成三大产业8 X 8部门投入产出表,由8个部门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包括交通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公用居民服务业、文教卫生业、金融保险业和行政机关六个部门的第三产业组成。依据10个重组的8 X 8投入产出表,可求出三次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见表1和表2)。 直接消耗系数是中间消耗的重要指标,是指某产业生产一单位产品对各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量。据此系数,可以把握第三产业实现某一增长时,各产业的中间产品应增长的数量。这就为判别国民经济比例是否合理,及其计划和调整提供重要的经济参数。此外,在生产过程中,一个产业需要另一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对后者的产品投入有依赖作用,而后者的产品在生产领域中的分配对前者也有依赖作用。产业间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可以用中间投入依赖率来刻划。中间依赖度等于一个产业对另一产业产品的消耗量占前一产业中间消耗总量的比例。
分析表1和表2数据,可以发现中国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三个特征。 1.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很低,在0.03以下;依赖度也很低, 不足6%,且大致呈下降趋势。在1987、1990、1992和1995年,此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24、0.0226、0.0147和0.0148;同期依赖度分别为5.87%、5.28%、2.99%和3.30%。这说明:我国90年代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的每100单位中间产品中,仅有不足2个单位是农产品;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略超3%。就直接消耗量而言,农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微乎其微。 2.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很高,超过0.24,且呈上升趋势;依赖度很高,在60%上下波动,呈波动下降走势。同上年份,直接消耗系数为0.2438、0.2587、0.2775和0.2602;依赖度为59.53%、60.50%、56.47%和58.01%。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的每100单位中间产品中,约有24-28单位是工业品;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约占60%,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相当大。这两指标的未来走势受两个作用方向相反的因素影响: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引起第三产业对现代化服务设施和物料的直接消耗量增长,拉动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升;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的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引起第三产业对服务产品的直接消耗量上升,牵动第三产业对服务的直接消耗系数及依赖度提高,抑制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直接消耗量和依赖程度的提高。 3.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自身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中等水平, 在0.14-0.20之间;依赖度介乎34-39%之间,两者均基本呈上升趋势。上述4个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1417、0.1463、0.1992和0.1736;依赖度分别为34.60%、34.22%、40.54%和38.69%。这说明我国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的每100单位中间产品中,约有14-20单位是服务产品,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接近40%,反映第三产业在服务生产过程中对服务产品有相当的消耗量和较强的依赖程度。随着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服务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将使第三产业本身对服务产品的消耗量和依赖程度加强。 根据以上走势可以推测,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将继续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中间消耗以第二产业产品为主体的格局将维持相对稳定但有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对服务产品的消耗将有较快的增长。 再比较中国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可以发现两个特征。 1.中国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很低,不过已出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依赖度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上述4个年份分别为0.0365、0.0363、0.0597、0.0572。1995年比1987年的升幅高达56.7%。同期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度分别为11.58%、10.59%、16.79%、14.21%,尽管期间有波动,但总趋势表现为上升。这反映了第一产业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的增长趋势。不过,到1995年,中国第一产业对第二、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率分别居第一、二位,均超过0.172,依赖度均超42.8%,均是对第三产业的3倍多。这说明工农业产品是我国第一产业直接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1967年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量为0.1540,依赖程度为25.80%,均超过第二产业占第二位。 2.中国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及依赖度不高,在波动中呈上升走势。同期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843、0.0812、0.1326、0.1047;依赖度分别为12.65%、11.65%、18.59%、14.68%。三次产业消耗服务产品增大的经济现象,是服务需求上升规律作用所致。生产向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是形成生产服务需求上升的基本经济条件。不过,到1995年中国第二产业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率为0.5406,依赖程度达75.9%,均仍占首位。国内外比较表明,第二产业对本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率和依赖度最高是一个普遍规律。如在上两表中,台湾省为0.51-0.55,美国前一指标为0.387,日本在0.48-0.51之间,英国0.369。后一指标,台湾省在73-77%之间,美国为67.3%,日本在72-75%之间,英国为76.8%。 下面再以特选国家或地区为参照系,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及依赖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分析显示中国第三产业中间消耗的4个特点。 1.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比较大。中国1995年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0148,台湾省(1976)0.0050,美国(1967)0.0051,日本(1980)0.0054,英国(1963)0.0008。若把中国这一直接消耗系数当作1,那么,台湾省仅为0.34,美国0.35,日本0.37,英国0.05。同期,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为3.30%,台湾省为2.17%,美国1.65%,日本1.47%,英国0.40%。若把中国这一依赖度当作1,那么,台湾省为0.66,美国仅0.50,日本0.44,英国0.12。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差异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1)国民经济系统内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其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和依赖程度较高。中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很高,1996年为20.6%,而台湾省和美、英、日仅为1.8-3.3%。因此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较高。(2)中国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中与农业有关的服务行业(如饮食业)可能占较高比重,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就较高;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中与农业相关程度低的服务业占较大比重,因此其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较低。(3)农产品主要靠本国农业供给的国家对本国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主要靠外国农产品进口供给的国家对本国第一产业的依赖程度低。中国属于前者,故第三产业对本国农业的依赖程度相对高。 2.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比较大。上述年份的直接消耗系数:中国0.2602, 台湾省0.1170,美国0.0959,日本0.1764,英国0.1032。 如以中国数据为1,则台湾省与美、日、英分别为0.45、0.37、0.68、0.40。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依赖度:中国58.0%、台湾省51.1%、美国31.1%,日本48.1%、英国54.3%。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比为1、0.88、0.54、0.83、0.93。这一差异估计与如下因素有关:(1)中国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很高,1996年为49.5%,而台湾省仅为35.5%,美国26.8%,日本37.9%,英国31.5%。在第二产业高比重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投入产出结构,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会较高。(2)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中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比重较大,对服务产品等软产品的消耗较多,对工业品等硬产品的消耗比例较小,故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量和依赖程度就相对低。中国第三产业处于较低的发展层次,对软产品的需求量相对小,对硬产品的需求量相对大,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就较高。 3.中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比较小。中国1995年第三产业对本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736,台湾(1991)0.2045,美国(1967)0.2076,日本(1980)0.1852,英国(1963)0.0861。同期中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依赖度仅为38.7%,台湾达61.6%;美国高达67.2%;日本50.46%,英国45.30%。除了英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低难以解释外,上述数据反映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对服务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增大,对服务产业的依赖程度增强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这应与两个因素有关:(1)一个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高,国民经济软化系数就越大,包括第三产业在内的各产业部门对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型生产资料的消耗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2)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越高,它自身需要的专业化产业服务就越多,因而对本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就越大。 4.中国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比较小。其中,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在0.03-0.06之间, 虽有明显增大趋势,但远低于台湾省(0.105)、美国(0.154)、日本(0.089)、英国(0.121)。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度在11-16%之间徘徊,低于台湾省(21.2%)、美国(25.8%)、日本(19.4%)、英国(21.5%)。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在0.08-0.13之间波动徘徊;低于美国(0.144),与台湾省(0.120)、日本(0.134)、英国(0.096)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依赖度在11-18%间徘徊,也低于美国(25.2%)、日本(19.7%)、英国(20.1%),与台湾省(17.1%)基本持平。这说明目前中国第一、二产业对产业服务的消耗量并不高。如果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系,可以推测,中国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产品消耗量和依赖程度将趋于提高。 第三产业对服务产品的中间消耗分析。第三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除了以实物产品为其消耗的中间产品外,还以服务产品为其消耗的中间产品。如现代通讯服务生产过程中除了直接消耗电力、燃油、通讯工具等物料外,还要消耗设计服务、管理服务、卫星网络服务等服务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服务产品的直接耗费比重趋于上升,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分析。表3给出了笔者根据8X8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的第三产业内部部门对服务产品的消耗情况。表中,自我依赖度等于某部门消耗自身产品量与该部门的中间消耗总量之比,外购服务消耗率等于某部门外购服务量与该部门消耗的服务总量之比。外购服务产值率等于某部门外购服务量与该部门的总产值之比。
分析表3可以看出: 1.从发展趋势看,中国多数服务部门的外购服务消耗率趋于上升。其中,持续上升的有商业饮食业、金融保险业,在波动中上升的有交通邮电业、文教卫生业,在波动中下降的有公用居民服务业。这反映了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使第三产业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用外购服务代替自我服务。这一变化趋势与日本大致相同。其交通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公用居民服务业的外购服务消耗率趋于上升,文教卫生业、金融保险业略有下降。 2.从相对水平看, 中国服务部门的外购服务消耗率与特选国家或地区相比,特点不明显。其中,商业饮食业、文教卫生业的外购服务消耗率低于台湾省和日本,交通邮电业、公用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高于后者。这意味着中国商业饮食业、文教卫生业消耗本部门提供的服务产品占较大比例,而交通邮电业、公用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则相反。这应该包含这些部门消耗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低的差异,但由于这里的"部门"是个口径很大的混成部门,因此,"部门内部"的自我服务也可能包括社会化服务。如卫生业消费教育业提供的社会化教育服务在此也被视为"文教卫生业的内部服务"。 3.中外服务部门的外购服务产值率的行业分布有一些共性,但不完全一致。中外外购服务产值率(即外购服务占总产值的比率)最大的都是商业饮食业,在0.20-0.22间;最小的大致是公用居民服务业,在0.06-0.08之间。这可能与行业性质有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无关。交通邮电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外购服务产值率有很大差异,前一指标中国(约为0.05-0.06)比特选国家和地区(为0.11-0.14)小,可能与该行业的经营方式(如垄断强度)有关。后一指标中国迅速增大,为0.01-0.20,特选国家和地区为0.12-0.14。原因不明。
二、第三产业完全消耗系数分析
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反映的是产业间的产品直接消耗关系。但是,生产一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消耗不仅有直接消耗,而且有间接消耗。例如生产交通服务产品除了直接消耗电力外,还要消耗轮胎、燃料、修理服务、保险服务、技术服务等产品,而生产这些中间产品,也要消耗电力,这是交通服务业对电力的第一次间接消耗。进一步分析,生产轮胎、燃料,维修、保险、技术等产品需要消耗石油、煤炭、钢铁、物料,以及通讯、管理等产品,而生产这些产品也需要消耗电力,这是交通服务业对电力的第二次间接消耗。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推导下去。因此,生产一种产品对某种产品的直接消耗和全部间接消耗的总和被称为完全消耗,相应地,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4是笔者利用上述8X8部门投入产出表求出的三次产业完全消耗系数。
分析表4可以看出: 1.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小(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大致分别是0.1、0.6-0.8、0.2-0.3),与国内外水平相比较高, 大约是台湾、日本和美国的2.5-5倍:中国0.1, 台湾0.02-0.04, 日本0.03,美国0.02。这表明, 中国第三产业每增加100单位最终服务产品需完全消耗第一产业产品约10个单位(直接消耗量约为2个单位),大约是台湾、日本和美国消耗量的2.5-5倍。这反映了与台湾、美国、日本相比,中国大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拉动力较大。这与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相关,可能也与农产品间接消耗量较大的服务部门在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占有较大比重相关。 2.中国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较大,与国内外水平相比也较大, 大约是台湾、日本和美国的1.5-4倍。中国0.6-0.8, 台湾0.3-0.4,日本0.4-0.5,美国0.2。这表明, 中国第三产业每增加100单位最终服务产品需完全消耗第二产业产品约为60-80个单位(直接消耗量为26个单位),大约是台湾的2倍,日本的1.5倍,美国的3-4倍。这反映了与台湾、日本和美国相比,中国大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第二产业的拉动力较大。其原因可能有三点:(1)与中国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相关。(2)中国非智力型服务业,或对工业品的直接间接消耗量较大的服务部门,在第三产业内部占有较大比重;台湾、日本、美国智力型服务业,或对工业品直接间接消耗量较少的服务部门(如信息服务业),占较大比重。(3)中国第三产业生产效率低使服务业物耗水平较高。这至少能说明以下问题:(1)从消耗角度看,中国第三产业生产最终产品会给第二产业的产品带来高消耗效应,能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第三产业最终产品率的提高对带动第一、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中国第三产业生产技术具有对实物产品的高消耗倾向。 3.中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与国内产业相比属于中等水平,与台湾、日本和美国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中国这一系数大致为0.2-0.3(呈明显上升趋势),日本大致相同,台湾约为0.15-0.3,美国约为0.3。这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从逻辑上说,台湾省、日本、美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中国大陆,第三产业的社会化程度也较高,服务业本身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应该较大,故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应该比中国大陆高得多。但是,此表显示四者的完全消耗系数差异不大。由于完全消耗系数等于直接消耗系数和全部间接消耗系数的总和,而台湾、日本和美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大高于中国大陆,所以,如果数据没有出错的话,完全消耗系数相近只有一个解释:中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产品的间接消耗量大大高于台湾和日、美。不过这一推论有待数据证明,其原因有待分析。 4.中国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呈增大趋势,但仍低于台湾、日本和美国。中国第一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呈增大趋势(从1987年的0.09增到1995年的0.16),低于台湾(0.21-0.26)、日本(0.12-0.23)、美国(0.35)。中国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也呈上升趋势(从1987年的0.22增大到1995年的0.32),也低于台湾(0.23-0.37)、日本(0.27-0.38)、美国(0.33)。这反映了中国目前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较小,也表明了为工农业服务的第三产业部门有较大发空间。
三、简短的结论和对策建议
对第三产业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国内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简短结论和对策建议: 1.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和依赖度,虽比国内其他产业小,但比国际同比指标大。这反映了我国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的现实,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我国第一产业趋于下降的走势并参照发达国家状况可以推断,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消耗系数和依赖度在未来将趋于下降。不过, 考虑到我国实现工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估计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17.7%下降到10%大约需要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因此,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消耗系数和依赖度的下降仍不会太快。我国仍需发展对农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量较大的服务业。要利用我国农业资源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业中间产品创造新的市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2. 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和依赖度,比国内其他产业和国际同比指标都大。这反映了我国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际水平相比很高的产业结构特点。根据其走势并参照发达国家状况可以推断,它们在未来将缓慢趋于下降。不过,鉴于我国只有少数地区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相当多地区特别是西部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西部大开发和全国推进工业化的投资冲动仍非常强烈,估计"十五"期间工业增长速度仍会接近或超过GDP增长速度,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将在现基础(约50%)上下徘徊,第二产业占GDP约一半的产业结构格局在"十五"期间难有根本改观。因此,一方面要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现代化服务设施和物料的工业部门,充分利用我国工业资源丰富,加工能力强的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工业中间产品创造新的市场,推动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另一方面要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的物耗、能耗水平,提高第三产业对工业中间产品的利用效率,逐步降低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和依赖度。 3. 我国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与国内其他产业和国际同比指标相比都较小。这既反映了我国第三产业中为工农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产业服务业的不发达,也反映了我国第一、二产业对产业服务业的需求不足,难以支撑产业服务业的独立化及其发展。根据我国第三产业日趋增长,第一、二产业社会化、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走势,并参照发达国家的状况,可以推断,我国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在"十五"期间将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因此,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提供中间产品,促进工农业提高效率的功能。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上相当多干部群众普遍把第三产业与生活服务业划等号,把第三产业理解成商贸、旅游、娱乐、消遣活动的认识误区,要全面宣传第三产业既包括生活服务业,也包括生产服务业,既为居民提供服务消费品,也为三大产业提供服务型生产资料的地位。当前要特别强调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生产要素的功能。应该看到,国家实施"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实质就是通过发展第三产业的信息业来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工业对信息服务产品的消耗量和依赖度的提高,将有效地促使工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工业结构的升级。应利用我国加入WTO引进先进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资本的契机,推动工农业产品研制开发、信息咨询、生产管理、金融保险、证券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消耗系数和依赖度,促进第一、二产业效率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 我国第三产业对第三产业本身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与国内其他产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与国内外同比指标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这反映了我国第三产业的社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实。根据其走势并参照发达国家状况可以推断,它们在未来将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大,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依赖第三产业本身对服务产品的消耗。因此,要充分认识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上升,第三产业将成为服务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第三产业对服务产品的完全消耗水平终将赶上甚至超过第二产业对服务产品的完全消耗水平。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自我"依赖度超过对第二产业的依赖度将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中国1995年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依赖度仅为38.7%,台湾(1991)达61.6%,美国(1967)高达67.2%,日本(1980)50.5%。所以,我们当然要了解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功能,但也不能把这种认识绝对化和片面化,把第三产业视为围绕着第一、二产业团团转, 完全处于 "协助"第一、二产业的配角地位。要从为第三产业服务的角度拓宽发展第三产业的视野,了解和重视第三产业为本产业提供服务产品的重要功能,注意发展服务科研、服务策划、服务管理、信息咨询、服务营销、物业管理等为第三产业服务的服务部门,推动第三产业社会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其运行效率的提高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对本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依赖度。 (李江帆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发令 经济学硕士,海通证券经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