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服务业观察 李江帆论坛 生产服务业 生活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李江帆论坛

卓炯研究员与我的第三产业研究(一)


时间:2011-12-31 22:34:43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先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卓炯(1908.1.24--1987.6.24)研究员已辞世20多年了。可是,每当我回想卓老生前对我的热诚关怀和扶掖,对我的第三产业研究的坚定支持,一幕幕消逝的往事就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那样,历历在目地浮现在我的脑际。值卓老诞辰100周年之际,以此文记下卓老对我的关怀之情,作为对他老人家的永久纪念。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卓炯研究员与我的第三产业研究(一)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李江帆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目 录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初次见面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困惑与启迪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3.处女作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4.推荐投稿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5.支持攻关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6.敏锐眼光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7.攻关时刻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两槌定音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9.青年导师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0.扶掖晚辈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1.最后照片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2.深深怀念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先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卓炯(1908.1.24--1987.6.24)研究员已辞世20多年了。可是,每当我回想卓老生前对我的热诚关怀和扶掖,对我的第三产业研究的坚定支持,一幕幕消逝的往事就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那样,历历在目地浮现在我的脑际。值卓老诞辰100周年之际,以此文记下卓老对我的关怀之情,作为对他老人家的永久纪念。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一、初次见面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据手头资料,我第一次见到卓老应该是在1980年3月11日。那是我自华南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到广东省佛山地区师范学校任教三年后,重新考回母校攻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第二个学期。那时,已达72高龄的卓老同时被聘为华南师院和中山大学经济学研究生兼职教授。不过,还没轮到他来华南师院讲课。为着“先睹为快”,在黄标熊老师给我们讲《资本论》原著课期间,华南师院79级6个研究生抽空一起到中大旁听了卓老讲的一次《资本论》“应用课”——“《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作为一个刚刚走进经济学殿堂的新人,我在这次听课之前已不只一次怀着景仰的心情地听师长们谈及卓炯独树一帜的“商品万岁论”和“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论”,以及他在极“左”路线的高压、排斥和打击下毫不畏缩的种种传闻。卓炯的赫赫大名和他的道德文章,对我这个经济初学者来说真有如雷灌耳之感。现在,站在讲坛上的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慈祥长者。他讲的是《资本论》第二卷。他讲课的方式是:先简单介绍《资本论》原理,再重点阐发《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我至今仍保留着的课堂笔记本上第一次记下了卓老解放思想、即使在今天仍发聋震聩的新鲜见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非基本原理。我认为劳动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同样可以适用于社会主义。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等于剥削,但现在的剩余价值不等于剥削。……在社会主义价值不增值同样没有经济效果。……在社会主义仍然有剩余价值,不过是消灭了对抗性的剩余价值。……马克思由于把商品和早期资本主义结合起来,认为商品是坏的。其实商品是客观存在的,没有道德观念。我认为到共产主义也有商品、货币。主要是因为那时商品多,靠直接分配不能满足人的复杂需要,也不能适应商品不断变化的情况(所以需要借助货币)。”他从容不逼的讲课,使清新、活跃的气氛顿时充满了整个课堂。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以后,卓老到华南师院讲“《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课,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直接聆听他的教诲了。不过,当时我除了听课外,与卓老并没有更多的接触,也没交谈过。但是,卓老仍给了我很大教益。因为,我因家庭背景多年来所受的不公正待遇使我深深地知道,他思想解放,执着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勇敢突破传统的不合时宜的理论,敢于把学术界一向公认是资本主义范畴的剩余价值、资本等应用到社会主义,是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会冒很大的政治风险的。特别是他坚持真理,“不唯书,不唯上”的铮铮傲骨,对我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我以后大胆突破传统成说,开拓第三产业经济学树立了精神榜样。现在回想起1980年代初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我体会到的最大收获是,沐浴了思想解放的春风,破除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和半僵化态度,逐步懂得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本身并发展它的重要性。正是在我攻读研究生《资本论》课程期间,我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很大启发,开始酝酿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唯物质产品论”发起全面冲击……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二、困惑与启迪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在就读研究生前的1977年,我起草过一篇批判文章,驳斥“四人帮”动辄指责知识分子“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做工”,而“吃农民的饭,穿工人的衣”。我仅凭直觉就知道此论点荒唐。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我自幼生长在教师家庭;下乡插队五年,做过“耕读班”教师;考大学,被选拔进师范学院;大学毕业,执教于师范学校;考研究生,读的依然是师范大学;毕业留校,当的是“教师的教师”。孩提时代的耳濡目染,半辈子“师门”的身体力行,使我对教师的职业特点有着特别真切的了解。但是我又确实感到难以运用中国大学教科书里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驳倒此论点。因为,按照政治经济学关于只有工农业才创造产品和价值的成说,也确实只能推导出教师、知识分子以至所有“非物质生产劳动者”都是靠“物质生产部门”施舍或馈赠的产品养活的。文章虽然写成了,但它给我留下的是深深的困惑:教师到底有没有向社会提供产品?如果有,该称为什么?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考取研究生后,在黄标熊老师和卓老等《资本论》任课导师不拘泥于《资本论》成说,解放思想学风的影响下,我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从马克思提出但未予阐述的“在服务形式上存在的消费品”一语,和运输业的再生产公式G─W…P─G',以及西方经济学对goods(货物)与services(服务)的并列分析中,得到很大启发:教师获得工农生产的“饭”和“衣”,是以向对方提供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的“服务消费品”为代价的。教师的“不做工”、“不种田”,与工人农民不教书一样,是社会分工,各司其职的必然结果,没有什么理由要加以非议。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rAV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黄标熊教授(1927-1998)是华南师范大学经济学教授,时任我们研究生《资本论》课程老师。他学识渊博,思想解放,对我研究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影响很大。他教我们研究生《资本论》课程一年半,在《资本论》考试时曾出过一道题——“试校《资本论》第三卷的计算笔误”。这后来成了我的一篇论文的题目。我时常怀念黄标熊老师对我的教诲。参见李江帆:回忆我的老师黄标熊教授——追忆黄老师与我的学术交往及对我的教诲,载《接轨腾飞的求索——黄标熊论文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