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荐投稿 稿子写成后,华南师范学院学报马上就采用了。接着,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肖灼基先生主编的《经济学文摘》试刊也以显著地位加以摘录③,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大约在6、7月,我想起我一年前研究生产劳动的处女作投稿遭“枪毙”后,其第四部分——《非生产劳动者日趋增多是社会寄生性的表现吗》仅在校内的内部刊物上刊登过。而我至此尚未在校外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我不甘心自己的论文就此“给老鼠的牙齿批判”,就准备向《学术研究》投稿。当时国内的学术杂志很少,加上我研究刚入门,深感写一篇文章很不容易,作为研究生在学术杂志公开发表一篇论文更不容易,很需要前辈推荐。我在请求过有关编委帮助但无下文后想起了卓老。于是,我把该文作了修改后改题为《略谈物质生产劳动者日趋减少问题》,连《略论服务消费品》和一封短函,一同寄给卓老,请他给予指正,并希望他能把前者推荐给《学术研究》。这是我与卓老的第一次通信。由于上课期间我没有与卓老交谈过,我当时还不能确定他是否认识我,更不知道他这么忙会不会顾及这些小事。 然而,卓老很快就给我回了一封信,给予热情鼓励。他写道: 卓老的支持使我得到很大鼓舞。我按他的意见对稿子作了修改(此后我不再称服务劳动为非生产劳动),题目改为《略谈非物质生产劳动者日趋增多问题》,再交卓老。卓老于7月29日在稿上批示:“宣德同志④:这篇文章很有新意,请考虑予以发表。”8月24日卓老函告我稿子已转《学术研究》。11月23日《学术研究》高伟梧同志来函告诉我,稿子可以发表,并约我到编辑部商谈修改问题。卓老12月2日也来函说:“得悉你调查归来,甚慰。…你的那篇文章,据《学术研究》的编辑称,他们准备安排刊登。” 就这样,在卓老的关怀下,该文在《学术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了。不久,它被辑入了《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这是我入学以来发表的第7篇文章,但它是我在校外杂志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它的发表对我来说有特殊意义,因为它不仅刊载了我开始第三产业研究的处女作的一部分,而且记录了卓老对初出茅庐的我——一个普通的研究生的关怀和扶掖,有特殊的纪念价值。文章的发表使卓老的关切之情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二十多年来虽然岁月消逝,但每当我填写历年科研成果目录时,睹物思人,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卓老。 ———————————— ③1981年10月15日我在北大第一次拜访肖灼基先生时,他对我说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话。他说, 我早知道你的名字了。你的文章《略论服务消费品》被我们摘入了《经济学文摘》试刊。我看了今年全国发表的70多篇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文章,还没有一篇是从你的文章的角度写的。你研究这个题目很有意义,十年八年都有搞头。希望你要把它写成一本书。我国这个问题的书还没有。在理论上不要怕,不要怕毕不了业。要有理论的坚定性。科学理论在短期内往往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在头七八年也没人理睬。 ④指当时《学术研究》经济组的负责人欧宣德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