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三产论著 三产法规 三产数据 三产案例 国内文献 国外文献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产文献 > 三产法规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时间:2006-03-02 08:53:01来源: 作者: 点击: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摘要)

 

  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提高党委、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实现我市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两轮驱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杭州现代化发展,现就加快发展杭州现代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总体思路

  1、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降低商务成本,推进“和谐创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有利于促进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提升人们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实现充分就业,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2、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服务业大市目标,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加快发展以大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与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优化大都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3、发展目标。

 市区要进一步加大“优二进三”力度,提升服务业档次,力争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格局;5县(市)要坚持“兴二促三”,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服务业发展,力争全市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高层次的“三二一”产业格局,建成服务业大市。在此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要明显高于GDP增幅,逐步构筑与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使杭州成为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次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

  4、基本原则。

---两轮驱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两者相互依存、互为促进。

---双管齐下。既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既要优化提升消费者服务业,又要培育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三力合一。既要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和市场基础力“三力合一”。

---四化带动。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能级、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水平、以法制化优化服务业环境。

---分类指导。各区、县(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各自发展重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抓好大旅游、大文化、金融、商贸与物流、信息服务与软件、中介、房地产、社区服务八大领域。

---接轨服务。接轨上海,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立足浙江,服务全省,服务“长三角”,增强集聚能力,构筑辐射高地。

  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举措

  5、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

  加快实施“旅游西进”战略。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加快大运河、西溪湿地等一批重点面向国际市场项目的建设,完善口岸建设,培育潜在的国际航线;加强对外促销,巩固和深化日本、韩国、东南亚及台港澳等重点市场,加快拓展欧美市场;开发和包装深度游国际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推进多语标识系统和高星级饭店的建设。大力整合以“三江两湖一山一河两址”为重点的旅游资源,精心策划,统一包装,整体推出,形成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格局。发展旅游特色项目。整合杭州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杭州山水、文化、城市和谐统一的比较优势,推出休闲、文化、创业有机统一的系列区块和活动,形成城乡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文化标志性项目的开发与运作,打造“航母级”文化旅游项目和有震撼力的旅游文化吸引物,提升杭州旅游核心竞争力。壮大休闲、会议产业。以西博会、休博会为载体,加快建设多层次、高规格的会展、休闲设施,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十大旅游休闲基地,打造以“东方休闲之都”为主题的观光休闲产品,提高会展、休闲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内外高级别、高层次会议、展览落户杭州,加快旅游从观光游“一枝独秀”向观光、会展、休闲游“三位一体”转变,使杭州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以休闲文化为特色的会议中心城市。加强旅游六要素联动。完善旅游饭店业,提升旅游交通业,整合旅游景区景点,发展旅游康乐和旅游商品业,推进旅游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做精做新“吃、住、行、游、购、娱”,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推动旅游六要素联动互动,带动文化、商贸、房地产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6、积极扶持大文化产业。

  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国有文化单位的产权结构调整,鼓励非公经济以技术、品牌、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作价参股,或以投资、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承包、租赁、托管等形式,积极参与国有文化单位的改制和资产重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大文化产业,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培育和开拓文化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和配置,重点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文化演艺娱乐、艺术品、体育健身、文体用品制造和教育培训等产业群,培育壮大若干个具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区块,扶持一批在全省领先、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地方文化市场管理立法工作,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内容产业。充分发挥杭州高新技术产业、高新人才集聚、民营经济优势,主攻以高技术、高文化、高艺术为基础的数字娱乐业、现代传媒业和文化旅游业,积极发展LOFT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不断丰富数字电视节目内容和互联网宽带增值业务,大力发展交互式媒体,加快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建设,扶持动漫游戏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周边衍生产品的开发,努力打造“动漫之都”。加快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发展。鼓励兴办民办高校、各层次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鼓励兴办外资、合资和民资医疗机构,高起点规划建设先进适用的体育设施,积极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大力发展休闲体育,推动教育、卫生、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大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切实保证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

  7、全力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引进知名的跨国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整合杭州市地方金融资源,加快建设杭州产权、股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做大做强杭州地方金融企业,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主体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支持金融创新。加快推进金融电子网络建设,降低电子支付成本,不断完善信用卡、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金融服务的消费环境,大力发展银行卡市场。发展适合杭州经济特色、跨行业跨地区的交叉式新型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保险业务,使之成为杭州金融发展的新增长点。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快杭州金融数据平台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畅通融资渠道,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鼓励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信托和投资公司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构筑完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全面提升杭州金融服务的辐射力,使杭州逐步成为辐射“长三角”的金融资金供求集散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8、做大做强商贸与物流业。

  加快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以社区服务、农村服务为重点,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管理技术或品牌效应为纽带,以特许、加盟经营等方式,推进连锁经营;以连锁经营方式为主要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市场,推进企业开展网上订货、采购、交易,建立网上电子结算系统和电子交易安全系统;大力培育物流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现代物流服务水平。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产权、土地、技术、人才与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优化专业商品市场布局并提升其档次,不断增强市场辐射能力。鼓励传统中小商业企业改造成为现代业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加强对湖滨、清河坊等九条商业特色街区的指导、培育,强化特色街区管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不断提升特色街区的品位,进一步发挥其旅游观光、购物休闲的服务功能,把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成为凸现杭州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的有效载体,成为打造“休闲之都”、“购物天堂”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构建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利用杭州区域交通、产业、市场等优势,发展都市配送型、产业基地型、行业分拨型、专业市场型、枢纽转运型物流。以城镇化为契机,把推进城镇化和发展商贸物流业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和流通配送中心为枢纽,以连锁超市和便民店为主体的大商贸、大流通格局。整合城市运输资源,改造货运出租行业,提高现有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加快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9、着力拓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

  建设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数字认证平台和网络监控预警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机制。制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分层次、分类型和综合型的信息库,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公共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以及其他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发展软件业。利用我市“两个基地、四个试点”的有利条件,抓住中国新兴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讯和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产业的发展机遇,加速杭州软件产业的集聚与提升,支持杭州软件企业根据国际软件业发展新趋势,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鼓励软件企业加快拓展软件服务业,推动与休闲结合的软件开发,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休闲软件园”。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整合传输技术、宽带网络和显示设备制造等优势资源,以发展网络增值业务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加快电信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广播电视在线(传输)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快构筑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内容、应用服务提供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产业链。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支持、培育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FTTH)接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的应用研究和建设,加快建设互联网本地交换平台,加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推进通信管道集约化建设,打好“数字杭州”的网络基础。

  10、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推进脱钩改制工作。推动各类中介机构与挂靠的政府部门脱钩,凡从事经营性业务的中介机构都要成为独立主体,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在会计、评估等经济鉴证类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改制的基础上,选择检验检测等具有社会公正职能的非鉴证类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扩大政府对中介服务的采购,逐步将规划编制、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决策建议等事项委托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真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现政务、事务和服务相分离。培育提升中介服务业。大力引进国际著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来杭,并以国际中介服务先进理念、手段和技术,提升我市中介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培育发展咨询服务、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市场调查、评估服务等知识型、科技型服务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机构向综合化、大型化、国际化发展,引导一般性中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规范管理中介服务业。加强中介服务行业信用建设,建立信用评级制度,设立风险基金,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完善中介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实行严格管理,规范中介服务企业的执业行为,提高中介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推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标准化水平,增强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化、国际化的适应能力。

  11、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优化房地产发展结构。以增加居民住宅有效供给为重点,建立完善房地产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政府调控体系,完善房地产用地管理制度,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超前规划和有序建设大型居住区及与其配套的商务、商贸区块,建立和完善由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构成的住房供应体系,形成供需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标准基本稳定的房地产发展格局。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房地产一级市场,培育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快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完善房地产金融信贷服务,建立房地产市场信用体系。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的分业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健全物业管理体制,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进程。打造房地产品牌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房地产咨询、设计、物业管理公司,培育本地房地产企业,增加住宅建设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行节能型、环保型房地产项目建设,提高住宅产品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争创房地产全国品牌。

  12、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需要,以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证困难群体的生活服务需要,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发展社区公益性服务。进一步健全帮扶救助和就业保障服务组织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形成针对社会困难群众的“五位一体”社会救助制度,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政府投入保证为主的福利服务制度,针对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发展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服务和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教体卫服务。推进社区经营性服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动和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参与、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将营利性的、适宜产业化发展的服务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政府扶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的方式,形成社区服务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化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社区服务系列化、产业化。推动社区服务中心运作的民营化、市场化,走“以服务养服务”、“以实业养事业”的良性发展之路。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3、加强规划指导。抓紧规划制定和实施。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规划和各重点领域发展规划的制定。强化功能区块建设。根据“一主三副六组团”网络化大都市建设要求,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加快实施旅游休闲功能区、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区、物流功能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规划建设。

  14、放宽市场准入。

  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实现内外资的同等待遇,凡是鼓励外商资本进入的服务领域,其他类型投资者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方式进入;在实施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样适用。扩大开放领域。根据我国加入WTO服务贸易承诺开放的领域,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城乡分割等体制性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外贸、商业、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领域的开放,加大非国有资本有序进入的力度,提高市场化程度。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出资方式,简化专项审批手续,放宽集团公司和连锁经营等条件限制。已经相关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机构、民办小型体育健身服务场所、民办报刊投递机构及私人图书馆等,均可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或公司制形式办理注册登记。简化文化经纪人登记注册手续,允许其先领营业执照后办经纪人员资格证书。对具有一般经纪资格的经纪人员,允许其先行从事文化类经纪活动。放宽经纪企业申办标准,有3名以上执业人员即可申办经纪企业。允许各类人才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个人声誉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人才独资或与他人共同开办企业特别是工作室、博物馆、美术馆的,可以个人名字作为企业字号办理登记注册。

  15、加快开放步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业大集团、大公司进驻杭州,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著名旅行社、著名品牌饭店、医疗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物业管理公司、猎头公司落户杭州,促进建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在用地、用人、税收、水、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杭州企业“走出去”。

  16、深化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政府服务,推进政府服务采购。加快改革步伐。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加快城市公交、供排水、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单位改革,优化公益性国有资产配置。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国有企业内部需求市场化进程,实行主辅分离,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组织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外包服务。

  17、强化财税支持。

  在原有资金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资金1亿元(暂定3年),按照“突出重点、统分结合、动态确定、绩效挂钩”的原则,由市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支持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的引进、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与公益性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块建设、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年度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各类服务企业,可以采取奖励、以奖代拨、项目资金贴息等方式进行扶持。新增的1亿元资金2005年预安排为:3000万元用于文化、体育、广电、动漫、教育、数字电视等文化产业项目的资助、奖励、贴息等,1000万元用于社区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设施和项目的补助,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奖励等,1000万元用于新增信息服务认证、突出贡献奖励等,1000万元用于发展农村商业流通网络建设项目资助、年度突出贡献商贸服务企业和优秀经营者的奖励等,600万元用于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奖励等,500万元用于支持中介服务业创新、品牌建设、政府宣传等,200万元用于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必要扶持和奖励,2700万元用于上级要求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配套补助、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块建设以及其他综合性的考核奖励等。其他项目的扶持资金,在原来已有的相应专项资金中安排使用。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的分配,将根据项目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每年作出调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行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型服务收入暂免征所得税;对新办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物流技术和咨询服务、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开业起12年内免征所得税;物流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购置国产设备,享受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科技中介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合同经科技主管部门认定后,可免征营业税;具备条件的科技中介企业可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现代服务业企业,在规定期内减征所得税。对符合营业税条例规定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区服务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旅游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部分,用于需要由政府重点支持的旅游企业和项目。支持旅游车辆更新,提高车辆运行质量,对旅游定点车辆减免客票附加费。对独立核算的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其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实计入管理费,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持《就业援助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除国家限制行业外的个体工商户,在规定的年限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税。

  18、实施品牌战略。

  扶持发展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企业,对现代服务业八大行业中规模发展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在联合、并购过程中的权证变更可参照市属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办理,经市政府同意,免收证照工本费、登记证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如需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则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进一步落实大企业分配自主权,凡经批准实行工效挂钩的大企业,当年实发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应纳税所得税增长幅度的,可在“工效挂钩”办法计提的工资总额内,按实际发放数予以税前扣除。培育品牌企业。对符合《杭州市名牌产品奖励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的企业,新确认为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的企业,由市政府分别给予50万元和6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的五星、四星级酒店,分别给予20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4A级景区,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对在我市举办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型会议、展览、文化节庆活动,给予一定奖励,对被评为行业先进单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奖励。支持品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直接上市的企业予以积极培育,享受有关培育上市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的,按照《杭州市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资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其实际投入给予不超过30万元资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符合《杭州市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财政资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可按照其信息化应用投资额给予资助,其中对经认定的杭州市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按照其信息化应用投资额的12%或10%给予资助;其他企业按信息化应用投资额的8%给予资助。对列入国家级计划中的企业创新项目,国家给予资助的,企业所在地财政按省配套额度给予同额资助;对列入省级计划的项目,企业所在地财政按省资助额度的50%或30%给予资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实在税前列支。

  19、强化项目带动。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本地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市、区县(市)两级重点项目责任制。重大项目建设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年终进行检查考核并向社会公示。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完善项目保障机制。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高标准推进项目实施。

  20、构筑人才高地。

  引进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加快制定和切实推进海内外高级服务人才引进计划,建设人才创业公寓,创造条件解决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家属择业就业等后顾之忧;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采取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方式,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杭兼职、挂职、合作;激励优秀人才投身于现代服务业,对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以上留学回国人员,带高新技术成果项目来杭实施转化或从事高新技术项目研发的,可获得20万元以下的一次性创业资助资金。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使用和待遇上同等对待。加大领军人才的开发力度。设立专业人才特别贡献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1-3名,由市政府给予每人一次性奖金30万元,并可优先向国家、省推荐申报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破格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对符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杭州市企业特殊贡献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杭政办函〔2003253号)要求的企业特殊贡献人才在杭州市区购置商品住宅或购买汽车,且每年对财政所作贡献在1万元以上,按每年对财政所作贡献额的50%予以资助,资助款以1处商品住宅或1辆汽车的购置金额为限。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机制。

  21、优化发展环境。

  营造发展氛围。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培育需求市场,拓宽现代服务业的市场空间。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企业信息平台、企业和个人纳税信誉信息系统、市民卡信息工程和金融数据平台等多层次信息系统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诚信教育,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2、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协调机制。建立杭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建立大旅游、大文化、金融服务、商贸与物流、信息服务与软件、中介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适期召开会议,解决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现代服务业八大重点领域牵头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尽心尽责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其他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合力。各区、县(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强化考核机制。加快建立反映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