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三产论著 三产法规 三产数据 三产案例 国内文献 国外文献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产文献 > 三产法规

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下)


时间:2006-03-02 08:17:47来源: 作者: 点击: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要求,在满足市民基本需求基础上,依托市场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天津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主要文化产品消费量、公共文化服务享有量、人均文化消费值、外国留学生拥有量、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拥有量、公共运动场地拥有量、大型体育赛事等核心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1.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积极推进报业、出版、广播影视、音像、演艺娱乐、文物交易等产业,到2010年上述产业增加值保持15%以上的增速,力争达到260亿元。

  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依法开放文化市场,支持民营资本和外资以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允许其通过产权交易、收购兼并、经营权有期限转让、文化活动冠名权和特许经营执照的拍卖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培育文化企业上市。

  按照新闻宣传与经营分开原则,剥离并整合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资源,加快传媒业发展。把传媒业中经营性的部分分离出来,面向市场实行产业化运作。做优做强津报集团、广电集团和今晚传媒集团。组建天津报业印务中心。完成全市广播电视网络整合与公司股份制改造,加快推进广电网络改造和建设,尽快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和全市网吧连锁经营。以出版、发行、印刷集团化建设为重点,加快出版业发展。分期建设印刷工业园。组建图书物流配送中心,全市图书发行网点实现统一配送。到2010年,年出书品种力争达到8000种,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综合推进演艺娱乐、艺术培训、音像、文物交易及文化中介等,娱乐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的增速。实施精品工程,扶持特色知名文化品牌。加大力度扶持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魏、北辰农民画、汉沽刻字、塘沽版画、蓟县于庆成泥塑等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民间工艺,做大产业规模。

  举办重大文化活动,活跃文化和演艺市场。办好全国书市、美展,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艺术节,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暨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中国天津华夏未来国际少儿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曲艺节等大型活动,扩大规模,提高层次。创办杨柳青国际年画节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2.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内服务,大力发展职业培训。优化留学环境,增加接受境外留学生的学校,扩大留学生规模,2010年留学生规模达到1.5万人左右;逐步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及高中招收外省市优秀初中毕业生的规模。加快引进世界一流高校和培训机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高校和培训机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具有知名品牌和一定规模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市广播电视大学教育服务资源的整合,开发网上教学课程。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教育培训市场化,培育职业资格考试和专门能力考核市场。与国际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合作,引进国外著名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大量培养国际化通用人才,打造天津职业教育培训品牌。

  3.拓展医疗卫生服务市场,形成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在满足市民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完善配套政策,引进多元社会资本兴办经营性医疗机构,鼓励与国际著名品牌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大力建设优势品牌项目,肝移植、血液病学、临床肿瘤、针灸、生物医学和微创技术要取得较大进展,做大高端医疗和医疗康复服务,形成规模,提升服务能级。对卫生后勤服务实施优化组合,组建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后勤服务企业,提高医院后勤保障的市场化水平。

  4.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年均50%的增速,2010年达到10亿元以上。快速提升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两大本体产业。积极争取举办各类国际比赛。引进知名度高的商业赛事,开发世界级的中国传统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发展有潜力的新项目。完善和提升现有体育设施的功能,推进体育健身服务业快速发展。依托奥林匹克中心建设,打造体育健身休闲集聚区。建设海河水上运动世界、北辰穹顶室内滑雪场等一批重点项目。2010年,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两大本体产业的经营收入达到15亿元,增加值占体育服务业比重超过60%

  抓住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利用我市现有体育设施,为外国运动队来华适应训练提供有偿服务。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体育转播、体育广告、体育培训和体育用品等相关产业。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社区服务网络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整合政府、社会和社区资源,大力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托幼、医疗保健、日常维修等社区服务,构建覆盖全市的公益性、经营性、地缘性等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体系。

  1.积极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多渠道、多方式整合社区资源,引入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兴办家政服务项目。重点扶持1020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诚信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创立服务品牌,发挥示范作用,形成规范有序的家政服务市场。建立若干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为本市和环渤海地区输送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才。开展正规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具有保健护理、营养配餐、家电简单维修等技能和家政管理知识的职业家政员以及涉外家政服务员,实行家政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2010年社区家政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

  2.规范发展物业管理服务。新建住宅区全部实现物业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旧住宅区物业管理,2010年社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扶持10-20个物业管理集团,鼓励向民营化发展;理顺物业管理体制,建立物业管理制衡机制,到2010年,住宅区业主委员会建立率达到95%以上。

  3.大力发展社区医疗、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服务。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居民就近就医。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100%。发展以休闲娱乐为重点的文化服务和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为重点的体育健身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4.建设为民服务信息系统。加快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构建“8890家庭服务网络”,发展各类专业化的服务公司,为市民提供优质、快捷、规范的生活服务。

  5.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殊生活需求,开发有偿服务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继续支持各种所有制主体,采取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机构,到2010年,全市养老床位由目前的1万余张增加到3万张。积极开展服务独居老人群体的应急呼叫、陪聊、陪读等服务,服务中年群体的心理咨询、调试等服务,服务青年群体的导游、婚庆等服务,服务学生群体的家教等服务,服务婴幼儿群体的照料、接送服务等。坚持市场调节,优胜劣汰,规范发展。

  6.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规范管理和支持力度。组建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发展。放宽社区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社区服务企业的税费支持,制定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的相关优惠政策。运用市场化手段合理配置社区资源,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社区服务业。建立政府引导、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完善房地产业体系

  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房地产开发建设和服务体系,促进全市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到2010年,商品房累计竣工1亿平方米;房地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4%以上的增速,超过3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7平方米。

  1.规范土地市场,扩展发展空间。加强土地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完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完善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面向普通居民住房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开发规模。规划一批住宅新区,增加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和廉租房供应量,优化供应结构,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改善中低收入拆迁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商品房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

  3.积极培育各类房地产市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实力、重信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强强联合和实施跨地域开发。完善鼓励居民购房的政策,培育房地产市场需求。继续规范和简化二级市场操作程序,扩大存量房交易规模。扶持一批信誉好、素质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和经纪人队伍,大力推广中介连锁经营模式,允许等级高、信誉好的中介企业开展抵押担保、代理经营等专业化服务。积极发展房屋租赁市场,探索建立面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租赁新机制。

  4.规范市场行为。公开开发企业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对开发企业、中介企业、物业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步由资质管理向资信管理转轨。广泛吸收消费者意见,综合评价企业信誉状况,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发展现代服务业涉及领域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重点,实施突破,促进整体发展。

  ()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区县也要建立相应领导机构,形成市、区联动工作机制。

  ——落实责任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列为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工作目标和发展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营造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社会氛围。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目标和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规划引导,推进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用规划指导和推动工作。紧紧围绕增强四大功能和完善六个体系,突出重点部位,抓住关键环节,明确发展目标和途径,引导和推动土地、基础设施、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

  ——加快构建大交通体系。努力提升天津港功能,扩建滨海国际机场,开工建设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和京津高速公路复线,搞好京沪高速公路天津段、津蓟高速公路延长线、黄万铁路、蓟港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市内道路交通综合改造,大力改善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条件,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

  ——促进区县现代服务业发展。各区县城区规划要加强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引导。

  ——增加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项目的建设,设立现代服务业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

  ()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坚持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提高市场化程度。

  ——推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主辅分离”,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

  ——深化服务业企业改革。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分割,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服务品牌为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合资、合作式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在投资、财税、金融、工商等方面给予扶持。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管理体制,调整结构,培育市场,集约经营,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落实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定。

  ——稳步推进服务业价格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符合服务业特点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区分不同服务领域,稳定基本大众服务收费,放开高端服务收费。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扩大开放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商贸、旅游、医疗等领域的开放。瞄准国外知名企业,在工商登记、财税减免、资金管理、出入境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世界同行业知名品牌企业落户天津。

  ——加快滨海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依托塘沽城区和开发区商务区、保税区、天津港区,对现代服务业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取得突破,逐步展开。

  ——加强与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选择重点,完善政策。进一步落实津港服务业洽谈会成果,跟踪落实若干重点项目。采取各种鼓励措施,支持外地企业来津发展现代服务业。

  ()搞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落实和完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职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努力形成现代服务业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

  ——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各类紧缺人才,重点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和领军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招聘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人才信息库。借助海外人才工作站,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搞好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类社会机构的作用,大力培养急需人才。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化培训基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高酬重奖等措施,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努力创;造各类人才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

  ()探索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信用法律体系。抓紧清理与信用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行政策法规,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指导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选择金融系统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发挥专业信用评估机构的作用,对金融机构进行资信评估。逐步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推动企业参加信用评级。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大力发展征信中介机构,对部门、单位和个人的信用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储存,建立覆盖广泛的信用信息库。逐步实行信用信息的社会化运用,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选择有关部门进行试点,建立科学、严谨的个人信用档案,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强化个人信用制约,创造自觉维护个人信用的氛围。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