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三产论著 三产法规 三产数据 三产案例 国内文献 国外文献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产文献 > 三产法规

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上)


时间:2006-03-02 08:12:35来源: 作者: 点击:

天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上)  

 

  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我市的基础优势和各种条件,进一步明确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环渤海,服务全国,融入世界。

  一、天津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天津服务业发展现状?

  天津起源于南北漕运,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经贸的繁荣和制造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性贸易港口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天津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特别是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和“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目标的圆满完成,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0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70亿元,比1990年增长11.2倍,平均递增12.5%;服务业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33.5%上升到43.3%,平均每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中心市区服务业比重达到87.3%

 二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形成了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和仓储业、房地产业为主要支撑,金融、旅游、信息、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

 三是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明显提高。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2%;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5000亿元,贷款规模超过4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4%;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实现增加值近70亿元;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国际旅游收入4.1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接近500亿元;房地产业迅速成长壮大,近10年增加值平均递增23.5%,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十年代初的1.6%上升到5%

  四是服务业成为就业主渠道。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就业需求,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由1990年的30.7%上升到42%。?

  ()天津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津服务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小,比重低。天津服务业的增加值只相当于上海的35.6%,北京的49.4%、广州的58.2%,与直辖市、环渤海经济中心地位还不适应,与国际大都市比较差距更大。二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实力弱。天津商贸餐饮、交通邮电、仓储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而金融保险、信息与科技、旅游、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辐射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不多,商品集散功能减弱。四是开放程度仍较低。外资所占比重比较小,还有很多服务业领域没有完全放开。五是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有些行业垄断经营,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缺乏竞争的动力和发展活力。

  存在上述差距和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受观念和体制的制约较大。二是自身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收入水平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较慢,工商企业“主辅分离”没有明显进展,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四是服务业的投入相对不足,科技含量低,一些领域缺乏高层次人才。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天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日益趋向现代服务业。我国加入WTO进入后过渡期,服务贸易承诺逐步兑现,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将陆续对外开放,这对天津这样一个经济外向度高的沿海开放大城市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非常有利。二是国家把规划和建设滨海新区作为全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了巨大空间。三是海河综合开发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打造服务型经济带、文化带和景观带,将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四是以海港、空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加快,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五是制造业快速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对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六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为提升服务业层次和水平创造了条件。北京奥运经济也是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同时,天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天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重点推进,实现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突破性发展。

  二、天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城市定位和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建设,以振兴北方商埠为目标,以海河综合开发为重心,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治化保障,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现代服务业领先增长,努力使服务业结构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功能由自我完善型向为区域发展服务型转变,增长模式由内生型为主向全方位开放型转变,加快构建与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融合与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

  ()战略目标

  紧紧围绕“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通过五至六年努力,把天津建成立足环渤海、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国际贸易基地和一流口岸;建成以海空两港为依托、辐射能力强、运作效率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中心;建成以近代历史文化为主脉、以山河湖海为载体、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滨海都市休闲旅游中心;建成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机构集聚、市场发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辐射力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年均增长14%;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50%

  三、努力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四大功能

  经济中心就是服务中心。立足于天津城市的性质、特点和发展基础,努力增强为区域发展服务的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区域金融服务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对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的辐射和服务作用。

  ()增强国际贸易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依托制造业基础,集聚国际贸易各种资源,大力发展转口贸易,建设国际贸易和航运服务中心,把天津口岸建成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国际一流口岸。到2010年,口岸进出口货值达到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

  1.加快海港、空港建设。高标准建设天津港港内12个重点项目和港外22个配套项目,新建深水泊位17个,港口等级达到20万吨级,使天津港成为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2010年前,港区陆域面积从现在的30多平方公里扩展到100平方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扩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形成旅客吞吐能力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50万吨。落实第五航权,开辟更多的货物航运航班,拓宽津京空港口岸直通合作范围,特别是做好2008年奥运会体育物资进口与北京空港的合作。

  2.打造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集聚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与中国电子口岸联网,充分利用口岸信息资源,构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口岸执法监管水平,降低通关贸易成本。实现传统型口岸向现代化口岸、管理型口岸向服务型口岸的转变。2005年建成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集聚政府监管机构、贸易航运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形成集政府服务、市场运营、信息集散、人才交流等于一体,航运企业聚集、航运要素市场活跃、配套服务完善的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特色集聚区,为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的进出口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3.建设跨国采购中心。建立保税区国际贸易采购中心。积极争取联合国在津设立采购中心。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吸引一批跨国公司采购配送中心、国内外著名品牌销售总部和知名的批发商、代理商、经销商在津落户。发挥“区港联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优势,积极争取“保税港”政策。不断增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功能。

  4.构建国际贸易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贸易服务行业,鼓励开办更多的会计、法律、货运代理、信息、咨询、金融结算、检验检疫、报关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建立以国内外市场商情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国际贸易法律信息和经济环境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信息服务体系,形成国际贸易服务产业群、产业链。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吸引贸易型出口企业聚集和跨国公司总部、采购机构、贸易服务企业入驻天津的具体政策措施。放宽货代、船代、报关等航运服务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宽外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在工商登记、财税减免、资金管理、出入境等方面给予优惠。

  ()增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大交通体系,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培育物流市场,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业,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物流中心。到2010年,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8%

  1.构建以港口为轴心的区域物流网络。积极推进环渤海港口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建立枢纽港和喂给港的物流链,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群。构筑与腹地城市之间的快速货运集散网,建立海、陆、空一体的多式联运体系。开辟新的直通口岸,积极推动和合作建设内地“无水港”及货物分拨中心,进一步发展天津至二连浩特、满洲里、阿拉山口的过境运输,建设国际陆港,推进欧亚大陆桥建设。

  2.加快建设现代物流集聚区。继续加快天津港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保税区国际物流运作区、保税物流园区、开发区制造业物流加工区、空港国际物流区、海河下游商贸物流区、空港货运物流中心和邮政物流中心9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在外环线交通枢纽地带,建设东、西、南、北四个物流园区。

  3.积极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主体。吸引UPS(联邦包裹)、联邦快递、DHL(敦豪)等实力强、知名度高的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落户天津,重点培育本市100家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努力促进本市10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物流百强企业。鼓励交通运输、批发仓储、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重组为大型物流企业;鼓励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

  4.积极拓展物流市场需求。加快企业主辅分离的步伐,推动企业内部物流功能剥离,组建专业物流公司,全面推向市场。鼓励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通过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和物流企业的竞争合作,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本市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市场网络。

  5.大力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推广条形码、EOS(电子定货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货物跟踪系统、DRP(配送需求计划)ASS(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物流企业货物存储、分拣、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服务效率和运作质量。积极进行物流技术标准化建设,推行统一的物流软件和物流服务标准,加强硬件标准的兼容性。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增强休闲旅游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天津山、河、湖、海、泉资源齐备和近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构建“一带五区”旅游发展格局,精心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的城市品牌,突出休闲旅游特色,实现与北京及环渤海地区旅游业的错位发展。深度挖掘、整合、开发各种旅游资源,建设若干特点突出、吸引力强的休闲旅游集聚区,充分发挥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把天津建设成为环渤海乃至北方地区最具吸引力的休闲旅游中心城市。

  到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6%。全市接待国际旅游者突破2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创汇16亿美元,年均增长25%以上。

  1.加快“一带五区”建设。开发整合特色旅游资源,深挖文化底蕴,做足水的文章,着力开发建设海河旅游观光带和市中心综合旅游区、滨海观光度假旅游区、蓟县山野名胜旅游区、津西南民俗生态旅游区、津西北现代休闲娱乐区。形成东、西、南、北、中旅游主干线和沿河、沿海、环山、环京津结合部四大综合旅游产业带。开发都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购物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新型品牌项目,做大旅游产业群,加快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

  2.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旅游品牌。以天津近代历史文化为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名人故事为线索,以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遗迹为载体,精心设计、开发、整合、建设大沽烟云、小站练兵、洋务溯源、莱茵小城、欧陆风韵、东方巴黎、金融名街、意奥风情、扶桑市井、老城津韵、津卫摇篮、杨柳古镇等12个旅游主题板块。2005年完成解放北路金融街等旅游样板工程,2007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到2010年全部完成。

  3.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整合海河两岸水体、建筑、文化、园林、夜景、码头、舟船等景观要素,开通海河市区中心段夜景精华游览线、海河市区段循环游览线等7条水路旅游线,串接津卫摇篮旅游圈、意奥风情旅游圈等10个陆域延伸圈。丰富完善异国建筑风情游、津门民俗文化游、爱国主义教育游、滨海风情休闲游、山野名胜生态游等10条主题旅游线路。

  4.建设旅游集聚区。依托航空母舰旅游区发展和国际游艇会、北塘渔人码头建设,打造滨海旅游娱乐集聚区;依托海河外滩公园和建设响锣湾公园、京津游艇俱乐部,打造河海交汇带国际旅游休闲度假集聚区;依托蓟县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打造绿色休闲旅游集聚区;依托宝坻珠江温泉城开发建设,打造集旅游、娱乐、会展为一体的综合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派拉蒙影视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打造国际化的影视文化旅游娱乐集聚区;依托七里海湿地保护和开发,打造生态旅游集聚区;依托东丽湖景区开发建设,打造旅游度假集聚区。

  5.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通的原则,加强京、津、冀地区的旅游经济合作,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大型旅游活动,扩大环渤海旅游区域合作和东北亚市场互动,联手打造奥运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联合开发旅游电子地图,实行旅游服务一卡通,实现环渤海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旅游查询、旅游预定一体化。打造津—京—陕陆上历史文化旅游“黄金走廊”、津—连—青海上观光娱乐旅游“金三角”和中—日—韩东北亚旅游“金三角”。

  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纳入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统筹安排。按照依据法律、政府组织、市场运作的原则,对风貌建筑腾迁置换和外檐整修在补偿和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增强区域金融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中国人民银行大区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总部设在天津的有利条件,大力实施金融创新,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积极推动区域金融融合,全面提升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建成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到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各种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达到1.2万亿元,贷款规模达到1万亿元。

  1.推进金融创新。一是加快组建渤海银行,2005年实现开业,扩大资产规模,大力发展分支机构。发挥中德施豪住房储蓄银行特色优势,创新品种,拓展市场。二是争取国家支持,创造条件,在津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三是创新集合信托投资方式。开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集合资金信托,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开展国有非流通股权信托投资业务,将股权资产打包做成非流通股受益权信托计划,向投资者发售。20052010年,通过集合信托、产业投资基金方式,直接融资120亿元。四是争取国家支持,利用市开发区、保税区和天津港的综合优势,开办离岸金融业务。五是选择国有股权比重较大的企业,通过职工持股、企业管理层收购、外资并购等方式,出让部分国有股权,以股权换取资金。六是针对发电、供水、供气、公交等行业特点,利用BOT(建设—经营—转让)TOT(转让—经营—转让)等多种方式吸引民间投资和经营。七是围绕为先进制造业服务,开发和延伸金融服务产品,如业务流程外包(BPO)中的金融分析等业务。八是发展银团贷款。鼓励和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参与重大项目融资。九是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储蓄通存通兑系统、信用卡结算系统、证券交易系统、外汇交易系统、同城结算系统等的完全电子化操作;资金汇划信息转为电子化运输,并成为银行业异地汇划的主渠道;创新银行卡服务功能,推动银行卡与智能卡结合,集管理功能、支付功能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IC卡的推广使用。到2010年全市银行卡交易额达到1850亿元,银行卡持卡消费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40%以上。十是建立金融创新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育一批金融创新项目和产品入库管理,进行试点示范,逐步推广使用。力争使天津成为环渤海地区金融创新示范区。

  2.加大金融业对外辐射力度。把握环渤海地区经济加快融合的趋势,积极推动区域金融合作,推动我市金融机构在环渤海地区增设各类分支机构,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实现各种金融业务的合作与联动。落实CEPA协议,推动津港金融服务机构在两地互设分支机构。

  3.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打造小白楼、南站中央金融商务区和友谊路现代金融集聚区,在滨海新区打造离岸金融中心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津展业。将天津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建为天津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的社区银行。推进东北亚银行的筹建,争取总部设在天津。组建农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到2010年,各种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达到280亿元。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组建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一批证券基金管理公司。优化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充实资本金,做大做强。加快光大永明、恒安标准人寿公司设立外地分支机构步伐,拓展服务辐射能力。整合金融资源,发展金融综合业务,组建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提高竞争力和防范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外资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到2010年金融机构总部达到10家以上。

  4.拓展金融市场。一是发展货币市场。大力开发中间业务市场,发展财务顾问、个人理财、衍生品交易、资信调查、代客风险管理等业务;进一步完善资金拆借市场,开展融资代理业务;积极发展票据市场,提高票据融资比重,扩大票据贴现范围和规模,增强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融资的能力;发展外汇市场,增加交易品种,规范交易行为。二是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培养优质上市源,充实上市企业储备库。采取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重组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壳”资源,发挥已上市企业再融资功能。吸引民营、外资企业并购非流通股份,降低国有股比例。扩大企业债券规模,发行市政建设债券。20052010年,股票累计融资200亿元以上,企业债券规模达到100亿元。组建产业投资公司。三是把天津产权交易市场建成国家级产权流通大市场。争取更多的全国性特别是环渤海地区的国有资产产权进场交易,开办未上市企业股权交易,形成以天津产权市场为交易平台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是发展现代金融租赁市场。

  四、着力完善现代服务业六个体系

  围绕构建和谐天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着力建立和完善信息与科技服务、商贸流通、中介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服务、房地产业六个体系,提高全市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完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

 

  全面提升天津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能级和竞争力,建设“数字天津”,深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工程设计和研发水平,壮大软件产业,拓宽服务领域,形成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到2010年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年均增长27%。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专业信息与科技服务企业50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网通、移动、联通、电信及其他网络资源为基础,加快宽带接入网和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提高传输速率和网络交换能力。合理布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推进三网融合,为数字电视普及和内容提供商提供优良网络环境。继续完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等基础设施。加快电信业的发展,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强化通信管线集约化管理和利用,为通信运营商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2.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加快重点领域和特色网站建设,丰富电子信息内容,推进和拓展网上增值服务。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现代物流、社会信用体系、科技服务、社区服务等一批专业化信息平台。引进、培育大型信息服务专业企业,扶持新型信息服务业态发展。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工程,建设为全市各领域服务的电子商务枢纽。发展金融卡、非金融卡服务产业,推动“城市公交一卡通”、“一卡多用”和“银税一体化”工程。以CA(数字认证)中心和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为基础,推进BtoB(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BtoC(商业机构与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各类电子商务服务。

  4.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开科技园的发展,打造以软件开发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国家级软件基地建设。积极培养高水平的软件人才,扶持壮大各具特色的品牌企业,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名牌软件产品。抓住发达国家“白领转移”机遇,依托在津跨国公司对信息服务的需求,把天津建成国际化的软件外包基地。

  5.发展壮大工程设计与委托研发行业。积极支持工程设计机构实施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培育知名品牌的工程设计机构,引导条件成熟、具备一定品牌和规模的机构向集团化发展,做优做强,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建立和完善以工程中心为主要形式的工程技术研发体系,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面向国内外承接研发任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扩大辐射能力,努力建设科技中心城市。

  6.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孵育和生产力促进服务。面向全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和区县特色经济,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创建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建设面向全市的综合性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吸引国内外一流科技企业家及创业人才来津创业,形成设施完善、发展环境优越、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产业孵育和生产力促进服务体系。继续办好北方技术市场。

  ()完善商贸流通体系

  积极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内外贸融合,形成深购远销、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建成和完善服务本市、辐射区域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到2010年,商业增加值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商品购销总额1.1万亿元,年均增加1000亿元;批发贸易额6000亿元,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2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

  1.打造各具特色的商贸集聚区。加快海河两岸商贸设施建设,构建沿河商贸集聚带,建成海河上游一期6个商贸集聚节点,启动下游商贸物流集聚区建设。按照功能完善、设施先进、业态结构合理的标准,建设和平路—滨江道、天津站、天津西站、小白楼、天一摩尔、南市、塘沽解放路等一批现代都市商业集聚区。形成南京路商务商贸带、鞍山西道—白堤路科贸街、大胡同、鼓楼、古文化街、食品街等特色商业街。发展商业、旅游、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风情街区,增加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功能,提升服务能级。

  2.全面提升批发贸易集散能力。按照现代流通方式推进传统批发交易市场的调整、改造和提高,逐步推广竞买制、拍卖制、仓单交易等多种现代商品交易方式,强化展览展示、商品信息服务、购销代理等多种交易服务功能,促进具备条件的市场向会员制商店、流通加工中心、商品展示订货中心等新型业态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轻工商贸城、北方五金机电城,不锈钢材、天津粮油、汉沽水产品等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中国北方的小商品、农副产品及轻纺产品、陶瓷建材及装饰材料、新旧汽车及相关产品、金属材料、石油及海洋化工六大交易集散中心。到2010年,培育形成年交易额超100亿元的批发交易市场5个、超50亿元的5个、超30亿元的10个。促进各类批发企业加快经营转型和服务功能延伸,推广总经销、总代理等经营方式;鼓励企业构建全国性批发代理经销网络,积极发展内外贸结合、跨国经营的贸易企业;利用连锁商业的品牌、网络等优势,建立大规模、跨地区的连锁批零结合型企业。到2010年,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500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2家,超100亿元的10家。

  3.举办大型会展和商贸活动。规划建设综合规模40万平方米的天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把中国•天津投资贸易洽谈会办成集投资与贸易于一体的标志性展会,不断提升PECC博览会、国际汽车贸易展览会、北方自行车展、啤酒节等大型品牌展会的水平。吸引一批国内外展览展示、交易博览、品牌发布、贸易洽谈等大型商贸活动来津举办,吸引国际著名会展企业在津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

  4.着力提升零售商业能级和业态水平。加快培育大型连锁龙头企业,支持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力业态,积极发展便利店、折扣店、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等新型业态;加快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和国际顶级品牌、国内著名品牌,到2010年,引进若干家国际顶级专业专卖旗舰店,50个国际顶级品牌,200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加快发展便利商业,高标准建设菜市场,全面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设一批小型超市、早点快餐、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健全农村商业网络,全面实现消费品连锁店进村、农资网络进乡镇、农产品进市场。

  5.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进一步保护和扶持老字号,发展天津菜等各种地方风味和西餐,丰富餐饮文化内涵。大力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服务业,规范发展租赁、拍卖、典当等行业。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支持服务细分、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增强服务功能。到2010年,餐饮业营业额突破300亿元,其他生活服务营业额翻一番。

  ()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着眼于提高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中介组织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权威性的特点,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规范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提高中介服务行业的执业水平,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门类齐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到2010年,全市中介服务门类扩展到60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成为环渤海地区的中介服务重要输出地。

  1.全面推进中介机构的改制。推动各类中介机构与挂靠的行政部门脱钩,凡从事经营性业务的中介机构要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承担行政职能的中介机构要改制为公益性事业单位。2005年,市政府出台关于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完成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的脱钩。

  2.营造公平、公开、规范的发展环境。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破除行业及部门垄断,清理并取消不合理的地方限制,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市场准入门槛、指定服务等一律撤销。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凡是由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自律管理的事项要交给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扶持中介机构的发展。2005年,市政府制定并出台市场中介机构管理办法和行业协会管理办法。

  3.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中介服务机构来津执业。抓住服务业对外开放和CEPA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评估、技术检测和认证等中介机构来津执业。扩大中介服务业的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专家、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我市中介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从2005年起,每年引进若干个国际或国内著名中介机构。

  4.促进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城区以发展楼宇经济为载体,引进和培育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一批有专业特点的律师楼、会计楼、咨询大厦等,市、区政府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5.培育全国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引导部分条件成熟的,经营规模、业绩、品牌等在行业排名前列的天津法律、会计、咨询、广告、招投标等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建成若干个全国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务所。积极发展策划、创意等新型中介服务。  

    6.改革和完善中介服务业管理体制。市政府成立全面管理和协调中介组织发展的机构,主要职能是制定全市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政策和法规,协调发展中的问题。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