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4.我与谭老师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谭老师本来是要当我班三年班主任的,但才做了一个学期(初一上学期),因高二一个班在“忆苦思甜”时出事,班主任请了一个资本家来,讲的是“今不如昔”,班主任因此被撤职。谭老师被学校急调去 “救火”,接任该班班主任。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谭老师虽然只担任过我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半年,可是我对他仍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感激之情。初一第一学期结束时,谭老师和班干部开会评劳动成绩,并没有提到他不再当我班班主任之事。我大概是在寒假结束时才知他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顿时感到像失去主心骨一样。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还清晰地记得45年前,我进入台山一中写的第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当我踏进台山一中校门的时候”。谭老师在作文讲评时风趣地抨击了一些同学“站稳立场车大炮”、“无病呻吟”的文风,这成为我引以为戒的警钟。他对错用“藕断丝连”(父母“藕断丝连”地送孩子去台城读书)的评论,对“秉”(=用一只手握着禾苗)、“祭”(=右边的手拿着左边的肉块放在下面的台上)等字的拆解,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终生。我一直珍藏着初一时模仿语文课本上杨朔的《荔枝蜜》写的一篇得到谭老师高度评价的作文《牛》。上大学特别是任大学教师以来,每当有同行对我的文字水平表示赞许时,我总是想起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老师,特别是诲人不倦教了我很多语文知识尤其是古文的谭老师。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李江帆携子给谭槐俊老师拜年(台城谭老师家1996年春节)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64秋初4班在台城同学邀谭老师在园林酒家饮早茶后合照(90年代春节)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左起:李健材、伍岳维、余国成、谭老师、李江帆、林奕翰、林添筹、刘淑媛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80年代我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后得知谭老师住址,每逢回台城过春节,就常去探望他。师生间促膝谈心,无所不谈。他讲文革时在越华中学任教的趣闻令人捧腹,发人深省。我知他喜欢观赏古董,专门买了相关书籍送给他。他身体有病,医药报销有困难写信求助,我毫不犹疑解囊相助。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常年在广州工作,在家乡台山逗留的时间很短。数次出国作学术访问,甚至没回台山过春节。有一次我回台城,问起谭老师近况,才知他已乘鹤西去。没及时获悉谭老师辞世信息,也没能为他送行,使我感到非常遗憾。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5.我与林老师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班在初一下学期由林海老师接任班主任。他从越华调来一中时正值春天。开学前,他召开班干部会,发动大家割野草作菜地基肥。不久,全校去13公里远的红岭挖竹坑,自带干粮,步行往返。母亲本想帮我借单车去,但那时单车是贵重财产,很少人家有,借单车比登天还难,借不到,我只好走路去。母亲买面粉请在餐厅工作的学生家长加工为烤馒头给我带去,这算是很高级的食物了。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兆勤是班里唯一有单车的同学,他负责当“运输大队长”,用单车把食品和农具运送到工地。红岭劳动结束后全班走路回台城时天色已黑,路上见到坟地“鬼火”飘忽。林老师虽有单车,但弃车不用,和同学们行军,一路指挥大家唱歌,斗志昂扬,驱散了疲劳。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初一、初二时班里大部分同学还属“少年”。班里没建团支部,只设少先队中队(不过不强调佩戴红领巾),林添筹、李文嫦一直任中队长。从笔记看出,我初一曾兼任中队委,到初二不兼了。我入学时还不到14岁,未到入团年龄。后来我和几位同学被吸收参加团章学习小组,作为入团对象来培养。团章学习小组中雷畅桓等年长同学,成了第一批团员。到1966年我满15岁,过了人生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差不多成为“青年”时,文革爆发,团组织瘫痪,在台山一中就没有机会入团了。我后来是在下乡当知青读高中期间,在经历三次曲折后于1970年底在都斛中学入团的。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班成立团章学习小组、毛著学习小组,应是林老师当班主任时的事情。成员主要是班干部和比较积极的组长。团章学习小组成员有:李江帆、李活权、林添筹、雷畅桓、黄德湛、刘凤鸾、甄惠慈、李文嫦、李瑞金。毛著学习小组成员有:李江帆、李瑞金、刘凤鸾、雷畅桓、李健材、李文嫦、林添筹、李活权、黄德湛、伍岳维、甄惠慈。我记得,林老师主持会议学团章和毛著时常下“龙舟雨”。而“龙舟雨”+林老师+我们在场的事件,只应发生在1965年夏天。因为:1964年夏我们还没进入台山一中;1966年夏,林老师已去搞四清不在学校。故由林老师主持开会且遇“龙舟水”只有唯一的可能,就是1965年。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当班长和班主任接触比较多,使我和班主任有超越于一般同学的更深师生感情。林老师担任了一年班主任后,在1966年4月离开一中去高鹤搞四清。我对他非常依依不舍。在他出发前一天晚上,住在四舍的我到他房间(就在四舍进门左边第一个房)去看他,谈了很久。他说了很多勉励的话,并交代了班里不少工作。临别时,他把几个干电池留给了我(他知道我喜欢玩电器)。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至今珍藏着的笔记本记着林老师1965年3月18日的临别赠言:“干部要以身作则。时时多想班集体的事情,少想自己的事。必须把守住生活这一关!一个集体纪律一松,样样就会松。我希望经常听到大家进步的喜信。”过了多少年后我发现,林老师的临别赠言,一直对我的为人处事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我人生道路的进步与此密切相关。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林海老师1966.3.18临别赠言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两个多月后,文革爆发,一批同学写大字报“揭开林海的画皮”。在我看来,所揭“问题”基本属于学生对“严师"的管理有意见的问题,如大抓班纪律,提倡班集体革命化、战斗化等,但被无限上线上纲加以批判了。有同学甚至揭发:林海有“特务”嫌疑,论据是他把一个单车倒后镜(我听他说过是很便宜的处理品)挂在房间书桌前面的墙上,为的是从事特务活动时随时窥测背后情况。现在看来,这真算得上“小儿之见”。对此,我自然属“保皇派”。我认为,林老师一身正气,对同学要求严格,恨铁不成钢,这没什么错,严师出高徒嘛。但我的消极对抗,加上所谓“家庭出身”问题,使我很快就“靠边站”了。 WHd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后来,在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工作队撤走后,我才发现,班文革核心小组对我的文革表现评价极差,在鉴定中把我写得一无是处,其中关于“消极对待文化大革命,运动当中对同学泼冷水,阻止同学写大字报,对自己的缺点百般辩护,坚持错误”的评语,甚至可以断送我的前途。好在这些鉴定被认为是工作组整同学的“黑材料”而宣布作废,在1966年8月全部退回本人自行销毁,没放到档案里去(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文革中台山一中档案馆被砸,不少学籍资料丢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