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服务业观察 李江帆论坛 生产服务业 生活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李江帆论坛

我与第三产业经济学


李江帆

时间:2012-01-01 00:00:11来源: 作者: 点击:
研究生时期起,我就开始研究第三产业经济问题。我开拓第三产业经济学,经历了困惑、启迪、升华的“三部曲”。
自幼生长在教师家庭的我,成年后恰好也成了“教师的教师”,这或许是我对这一研究感兴趣的重要背景。孩提时代的耳濡目染,青年时代的身体力行,使我对教师的工作有着特别真切的了解。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上相当多人把教师、知识分子以至“非物质生产劳动者”,看成是靠“物质生产部门”的布施养活的,动辄指责他们“吃农民的饭,穿工人的衣”,而又“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做工”,不生产实物产品简直有如做了亏心事一般。对此,我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3.理论创新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产业经济学》试图以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学科地位,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从研究对象上说,第三产业经济学是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它研究的行业范围是第三产业;研究的课题是此领域的经济问题;研究的主线是服务产品的运动。第三产业经济学这一研究对象的确立,使它构成一个独树一帜的新体系:一方面,它区别于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另一方面,它又区别于主要以物质财富在“非生产领域”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为研究主线的“非生产领域经济学”(苏联),或是其他无研究主线的服务业经济学。服务产品的运动成为贯穿学科体系始终的主线,这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第一个新特色。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从方法论上看,第三产业经济学采用的五种研究方法也有其特色:一是矛盾的共性、个性分析法。既论证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共性,以挖掉将第三产业入“另册”的病根,扫除发展第三产业的思想障碍,又揭示第三产业区别于第一、二产业的特殊个性,以有的放矢解决第三产业的特殊矛盾,制定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和对策。二是动态分析法。将经济发展同第三产业的演变联系起来,在运动、变化中研究第三产业的演变规律,以动态的观点分析第三产业生产的“运动形式”的产品和财富。三是科学抽象法。重点研究第三产业中主要的、本质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济现象——服务产品与服务部门,舍象掉现实第三产业中次要的、非本质的、与第一、二产业相类似的经济现象,如混杂于第三产业中的实物产品及其生产部门。四是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反映第三产业运行机制的规律性的数学模型,在动态上寻求第三产业在特定条件下的最佳规模,揭示促使供求平衡的服务窗口和服务员的最佳配置以及价格水平等规律性的东西,预测服务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数量依据。五是系统方法。把第三产业放在系统联系中,以整体性、综合性和层次性等观点对它进行考察。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从学科地位上看,第三产业经济学是对第三产业领域各部门经济学的概括和总结,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丰富、补充和应用,又是经济学体系内外相关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它将传统政治经济学原理应用于第三产业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产品及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概念,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原理,两大部类理论、再生产理论和积累理论,还在第三产业的宏观规模、供需平衡、分配机制和水平、消费功能和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上,补充了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也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的新意所在。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产业经济学是以非实物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石的。它包括三方面内容: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其一,服务产品理论。长期以来,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将产品局限于物品范围内,由此否认第三产业中存在着不以物品的运动为主线的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我抓住必须突破传统的产品观念这一关键,系统地阐发了服务产品理论。首先,从实物与非实物的区分入手,论述了不存在基本粒子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以运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非实物劳动成果及其物质性。其次,从劳动的直接目的出发,论证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社会产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非实物劳动成果具有消除相对稀缺,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现代社会的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朝服务比重增大的方向的变化导致非实物劳动成果的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必然使社会产品观念突破实物形式的界限。再次,明确地界定了服务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指出,服务产品就是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确定其外延时,要掌握“非实物形态”与“劳动成果”这两个要点。最后,揭示了服务产品与社会产品的关系: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二者之和构成社会总产品;精神产品或是采取实物形态,或是采取服务形态,因而分属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物质产品”只是实物产品的一部分。服务产品可以根据其使用价值,划分为服务型生产资料和服务消费品,分归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其二,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理论。包括五个要点:(1) 使用价值的内容与形式:使用价值是满足某种需要的对象,消费的客体,在形态上分为实物使用价值与非实物使用价值两大类。(2)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功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决定了它具有消费替代性、消费互补性和消费引致性。(3) 服务产品使用价值的特性:非实物性,生产、交换、消费同时性,非贮存性、非转移性、再生产的严格被制约性,作为劳动产物的必然性。(4)服务产品使用价值与社会财富的关系:使用价值由实物使用价值到非实物使用价值的发展使财富内容正在发生着演变,非实物使用价值也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5)服务产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关系:只要非实物使用价值凭它能满足交换对方某种需求的有用属性而使产品能够被交换,它就可以并且实际上充当了交换价值的承担者。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其三,服务产品的价值理论。我以服务产品理论和非实物使用价值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服务产品的价值理论。首先,我通过对服务劳动的凝结性、社会性和抽象等同性的分析,解释了用来交换的服务产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价值的难题:生产服务产品耗费的劳动,凝结在非实物使用价值上,形成价值实体;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使生产服务产品的劳动取得社会形式,从而表现为价值;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不能按异质的使用价值量,而只能按其中凝结的同质的抽象劳动量进行交换,从而以价值为尺度决定其交换比例。其次,我从服务产品价值量的决定、相对价值量的变化的角度,阐述了服务产品价值的量的规定性。我认为,重复型和创新型服务产品的价值量决定有所不同,前者由生产该项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后者由最先生产出某种产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另外,我还对服务产品的相对价值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解决工农业产品与服务产品价格“剪刀差”问题,确定实物与非实物使用价值之间的合理交换比例,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非实物产品理论的特色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产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基本原理,又正视并且充分反映了当代产品结构中服务比重日趋上升的新情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它不仅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第三产业生产的产品、使用价值、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客观存在,而且合乎逻辑地为第三产业的服务生产、服务交换、服务分配和服务消费概念的确立及其理论论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们不难看出,从逻辑上说,除非是根本否认第三产业提供的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社会产品的一部分,否则,是无法动摇建基于非实物产品理论之上的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理论及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因此,非实物产品理论成为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石。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认为,服务生产是涉及第三产业的产业性和第三产业经济学研究主线的重要问题。在非实物产品理论的基础上,我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第三产业经济学》中对服务生产展开了深入研究。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一,突破传统成说,确立服务生产概念。针对传统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一词局限于实物产品的创造的成说,我从理论、逻辑和实践的多维角度论证,劳动成果的形式(实物或非实物) 不能当作划分生产与非生产的试金石,只能据以区分实物生产与非实物生产。生产就是对包括实物产品和非实物产品在内的各种劳动成果的创造。只有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劳动成果,才可称为非生产。服务产品的生产,是对非实物形式的劳动成果的创造;第三产业中一切创造非实物劳动成果的活动,都是服务生产活动。与此相应,我以服务产品理论为依据,界说了服务劳动,服务劳动对象和服务劳动资料等范畴,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二,系统地分析了服务生产过程的本质和特点。我认为,服务劳动过程在劳动力的使用、使用价值的创造和物质变换三方面,与实物劳动过程有相同的本质。但在劳动阶段分期、劳动的必要前提、需求环境、产品表现形式、消费状况和劳动的凝结等六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服务价值的形成过程在价值创造的阶段性、价值的消失与转移、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值量的估量方式、旧价值的转移方式和劳动向价值的转化程度等六方面,也有不同于实物产品的特点。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通过定性分析,揭示了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律。我认为,在相当多服务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实物产品,社会收入水平已达到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高度并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存在和不断增多,生产向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等经济条件下,服务需求上升律将形成并发生作用,其结果,使消费软化系数和生产软化系数增大,服务需求绝对和相对地增大。在此基础上,如果具备物质利益机制对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反应灵敏、不失真,以及实物生产领域生产率迅速提高等经济条件,服务供给上升律将形成并发生作用,使服务再生产宏观规模现实地扩大,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形成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律,即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都趋于增大的规律。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四,通过定量分析,建立了第三产业宏观规模的数学模型。我据数据分析认为,上述导致服务需求上升律与服务供给上升律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主要与反映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关。我选取这一指标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作定量分析,于1982 年首次在全国建立了第三产业就业方程y=1.15X0.464(式中 y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x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0年美元) 。该方程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y)将会日趋增大,这是全球性的共同发展趋势。据此方程预测我国未来的产业结构,结果表明,本世纪末如果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00美元(1970年价格),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将有可能分别达51%~52%、23%~22%、26%~25%的水平。这一定量分析和预测,对加强我国服务产品生产发展的预见性、计划性,减少盲目性、主观性以及确定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优比重和速度,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具有现实意义。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在非实物产品理论的基础上,以服务产品为运动对象,在《第三产业经济学》中阐述了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环节理论。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一,我依据服务产品理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以物质产品为中心划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一统天下,以双重观点即依据双重产品观( 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观)来区分三大产业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相应的四个领域,确立了以服务产品为运动对象的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观,并且对第三产业的“四环节”的独立性、非直观性、时空同一性和环节交错性等特征作了系统揭示,指出:第三产业“四环节”的时空同一性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对服务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具有直接性、同步性;使服务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对服务产品的生产的反作用具有速效性。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二,在流通环节上,我全面地分析了服务流通及其渠道,以及社会再生产和流通的宏观平衡条件。我认为,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并存,决定了经济过程中有两种生产、两种消费和两种流通;二者的运动对象、运动路线各不相同,但在某些环节上有交叉:部分服务产品具有的实现劳动成果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的功能,使得这些服务的生产过程同时构成其他实物产品或服务产品的流通过程。但不能据此笼统地认为第三产业是流通部门。第三产业是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同时又是服务产品的流通部门;某些第三产业部门由于其服务产品具有媒介生产与消费的功能,因此又是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与实物产品的流通部门的辩证统一。我通过对社会产品构成的重新界说,在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中分设服务型生产资料副类和服务消费品副类,建立服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图式,阐明了在包含服务产品再生产在内的现代再生产中,必须经过三个方面十个渠道的交换,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才可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到替换。其中七个流通渠道均与服务流通有关,这就是服务型生产资料内部,服务型生产资料与实物生产资料、实物消费品、服务消费品之间,服务消费品内部,服务消费品与实物生产资料、实物消费品之间的交换。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根据服务产品在社会产品中比重日趋增大,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交换日趋频繁的现实,通过对服务流通的全面分析,系统地建立了30个反映服务产品与实物产品在交换中实现供需平衡的公式。这包括服务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中两大部类间平衡的补充公式(实物生产资料与服务消费品的平衡公式、服务型生产资料与服务消费品的平衡公式、实物生产资料与实物消费品的平衡公式、服务型生产资料与实物消费品的平衡公式)、派生公式(对生产资料的供需总量平衡、软件平衡和硬件平衡公式,以及对消费资料的供需总量平衡、软件平衡与硬件平衡公式),第三产业内部平衡公式、外部平衡的详细公式、简化公式和基本公式。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在分配环节上,我通过阐述第三产业分配的物质基础是非实物使用价值,论证了第三产业的分配,无论是对补偿基金、消费基金、积累基金的分配,还是对必要服务产品、剩余服务产品的分配,实质上只是对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的价值的分配,澄清了长期被颠倒的第三产业分配的性质问题。在此基础上,我把现代社会服务分配方式概括为服务的市场分配方式、半市场和非市场分配方式三种类型,论述了在这三种分配方式中,经营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价值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依次递减,公平程度依次递增的原因。面对效率与公平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通过经济制度比较研究,我提出我国服务分配方式的改革应该由公平向效率的方向演变,重点解决平均主义大锅饭所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我还进一步研究了第三产业的分配水平,在全面探讨影响不同的服务分配方式的分配水平的不同因素后,阐述了第三产业分配水平的变动机制,指出第三产业的市场分配水平达到均衡水平,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而非市场分配水平是通过市场机制和政治机制的共同作用,在行政手段干预下达到均衡水平的。二者均有发生变动的制约因素、变动条件。以此理论为指导,我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分配水平方面存在的相对水平长期低于第二产业,精神生产部门的相对分配水平低于非精神生产部门,某些第三产业部门分配水平偏高等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四,在消费环节上,我系统地分析了服务消费的概念、属性和方式,概括了服务消费与物品消费的共性与特性,从服务产品的消费功能决定其产业地位的理论高度,论证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而不是囿于传统的“唯实物产品论”束缚,沿袭第三产业为第一、二产业服务的思路来论证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我阐述了服务消费客观具有的协调、效益、闲暇、福利的四大功能,阐明了这些功能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建起服务消费内部和外部结构的数学模型,诸如卫生保健、交通和通讯、衣着、房舍等消费方程,对我国本世纪末服务消费结构进行了预测,为我国制定合理的生产和消费决策提供了具有量的规定性的参考。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