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八年抗战”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84年底,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袁耀文先生约我写一本第三产业的书,结果一拍即合。我深感到:中国需要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更需要第三产业经济学。从1985年5月起,我开始以其硕士论文建立的非实物产品理论为基础,以该论文中未及论述的服务四环节为主体,将研究对象从服务消费品扩大到服务产品,创立一门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经济学科——第三产业经济学。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在我钻研并开拓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时,我面临着种种压力。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第三产业理论持否定、批判态度,认为它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1981 年第三产业概念试探性地在中国传媒上“亮相”才几个月,就遭到严厉批评,被说成是“渗透着资产阶级本质”的概念而被打入冷宫。同年我北上-访学时,东北一著名经济学家就劝过我要回避科教文卫的生产性这一学术风险大的问题,但我没有接受其意见。在我撰写硕士论文和即将答辩期间,中央权威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批评第三产业理论的论文,形成了非常严峻的氛围,使我几乎处于被动局面。我当时多么迫切地期望杂志上有哪怕一篇论文露露脸支持第三产业理论也好,这就可证明自己的新观点只是学术之争,冲淡一下紧张气氛…… 1983年我的硕士论文在一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因一位副主编不赞成教育生产服务消费品的新观点差点“卡壳”。1984年后,第三产业虽然因中央主要领导的支持而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册”,但在中国经济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仍是否定第三产业理论的传统政治经济学。不少人关切地劝我:不宜以有争论的“第三产业”为题搞研究。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面对一片反对声,我发现自己简直是在与一个传统的旧经济学体系作战。传统政治经济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国第三产业研究的长期空白,使得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创立难度很大:我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现成文献,除了和统治中国经济学术界的流行论点交锋外,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和理论观点影响的学者,我还得先“战胜”自己,和头脑里“先入为主”并一度占据稳固阵地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搏斗。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幸亏研究生时代对服务消费品的系统研究奠定了比较稳固的理论基础,使我的创作得以披荆斩棘。我从1986年2 月起动笔,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抽空夜以继日地写作。我的奋斗目标是以严密的理论逻辑体系和新颖的学术观点构筑起第三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门新学科。经过寒暑三载的攻关,42万字的《第三产业经济学》终于在1988年6月2日凌晨脱稿了。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第一章手稿(1986)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Dxw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第三产业经济学以服务产品的运动为研究主线,以非实物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石构筑起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服务生产理论,开拓其研究起点;服务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环节”的论述,构成了此学科体系的关键环节。该书于199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后,一位记者幽默地说,从构思、研究到脱稿,《第三产业经济学》实际上算得上是“八年抗战”的成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