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服务业观察 李江帆论坛 生产服务业 生活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李江帆论坛

卓炯研究员与我的第三产业研究(二)


时间:2011-12-31 23:21:01来源: 作者: 点击:
1981年底至1982年春,在导师黄家驹老师的支持和吴朝震、黄标熊老师的指点下,我深入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46和47卷,广泛阅读中外有关文献资料,做了2000张约26万字的卡片,写了6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此后,从1981年5月18日至6月24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鼓作气写成了8万多字的硕士论文《论服务消费品》初稿。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十一、最后照片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87年6月15日(星期一)上午,卓老应邀前来刚成立的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参加84级研究生陈圣河同学的答辩会。会议在经济所一楼狭窄的会议室举行。担任答辩委员的还有黄家驹(主席)、丁家树(导师)、齐咏冬老师和我。卓老是在前一周末参加了中山大学一整天的答辩会后来华南师范大学的。他的评语早在6月3日就写好了。丁老师事后回忆道,卓老来华南师范大学时已很疲倦了。他当时注意到了卓老在答辩会上一边听,一边打瞌睡,甚至发出了轻轻的呼噜声。他想,卓老真是太老了,三个小时的答辩会对他这位79岁的老人来说已是体力不支的重负,以后再也不敢请他老人家来参加答辩会了。谁知这不幸而言中。谁也没有想到,以后就是专请,卓老也不能来了:他老人家永远休息了……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在答辩会中休,小陈退场准备答辩提纲时,卓老与黄家驹、丁家树老师坐在会议室里聊天。答辩秘书许镇德抓起相机,把这一情景拍进了镜头。从这张生动而珍贵的照片上看,坐在藤椅上的卓老脸带笑容,谈笑风生,精神状态似乎还不错。但是,答辩会过后仅仅9天,他就匆匆地离开了人间,使我感到震惊和悲痛。我未证实卓老在这9天内是否拍过其他照片,因而不能断定这是不是他生前的最后照片。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他老人家生前在华南师大拍的最后照片。本来,是我提议并布置了任务,答辩全过程均录音,答辩结束后,答辩研究生与全体答辩委员合照留影(以后这成了经济所的一个惯例)。当时录音是搞了。不记得什么原因,合照这事给错过了,而大家都没想起来。这样,我也就缺了一张与卓老的最后合照,多了一件永远无法弥补的憾事。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答辩会结束后,卓老的助手杨永华特地请卓老到他安顿不久的家里吃午饭(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黄家驹老师安排了校车将卓老送到中区5栋。当时学校的住宅条件还很差,老杨一家三口住的是一间又黑又闷的小房,仅12平方米,连厨房也没有,要在走廊做饭。尽管如此,据说卓老那天还是显得很高兴。他对老杨说,现在房子太小,等你以后搬了新房,我们再好好地做一顿饭,把黄老师、丁老师他们也请来聚聚。谁知这一餐饭竟成了卓老在华南师大“最后的午餐”……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我也没有料到,答辩会结束后,我和经济所师生们在学校小车旁与卓老的挥手道别(我记得因临时要车,车似乎来晚了一点,我们等了好一会儿),竟成了与我尊敬的师长的永别。我真后悔当时没有“不请自去”,闯到老杨家去与卓老共进“最后的午餐”:我那同样又黑又闷又小的宿舍就在杨永华的宿舍旁的中区4栋,不过十几步之遥。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十二、深深怀念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据广东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曾牧野研究员回忆,卓老星期一从华南师大答辩回来后,去中山纪念堂参加了几天政协会议。他因从开着冷气的会场出来,被骤冷骤热刺激患了感冒,星期六(6月20日)就住进省人民医院东病区(高干病区)治疗。星期日(6月21日)他感到不舒服。星期一(6月22日)曾院长去探病,带去了卓老被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的喜讯。当时卓炯神志还很清醒。两天后的星期三(6月24日)下午,曾院长主持孙孺同志追悼会(孙孺同志6月15日凌晨去世)。卓老因住院不能去参加追悼会,事先还委托儿子代他去。谁知追悼会刚结束,曾牧野同志就接到卓炯病危的通知。他们马上开车赶到医院,卓老已去世了!这从天而降的噩耗使人们顿时惊呆了!一个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经济学家,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走完了他那不平凡的79年路程。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87年7月5日(星期日),在广州殡仪馆令人心碎的哀乐声中,我和卓老数百名生前好友、同事、学生排着长队默默地向卓老遗体告别。我怀着深深的悼念之情给卓老送了一个花圈。当时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我第一次感到安卧在玻璃棺鲜花丛中的卓老个子是那么的小(奇怪的是我平时没有此感觉)。然而,他的高风亮节又使他的形象在他的同行和学生——无论是赞成他的还是反对他的观点的人——的心目中是那么高大。卓老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地研究他所钟爱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提出了发人深醒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经济思想、商品万岁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为基本经济规律等思想。尤其令人钦佩的是他的理论的坚定性,不跟风走,不向任何政治压力屈服的气节。此后不久,怀着对卓老的深厚感情,由杨永华执笔,梁桂全、郑炎潮、梁秩森同学和我合写了一篇题为“高风亮节,彪秉后人”的悼念文章,在《南方日报》发表,寄托了我们对卓老的深深哀思。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在纪念卓老的时候,我感到遗憾的是,他的书稿打印出后曾托梁桂全同学带给我,征求我的意见,而我没来得及与卓老谈。本来我读后,曾想过要建议他推敲一下他使用的“简单商品生产”与“扩大商品生产”概念,因为在卓老看来,简单商品再生产是生产规模不变的商品生产,其剩余价值等于零或很小;扩大商品生产则是生产规模扩大的商品生产,有剩余价值。我则认为,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也有剩余价值(其份量不一定小),只是全被资本家用于自己的生活消费罢了。卓老还认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初期以前都是属于简单商品生产,而资本主义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都是“扩大商品生产”。我则以为,在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都同时并存,并不构成古代与当代经济的分水岭,区别的只是其扩大再生产的增长速度之差。我觉得他把“简单再生产”与“简单商品生产”中“简单”一词的两个不同涵义给混淆了。事实上,前一“简单”指生产规模不变,是相对于“扩大再生产”而言的,可以包含剩余价值;后一“简单”,则指小商品生产,它不包含剩余价值,但也可以是扩大再生产,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而言的。考虑到这是涉及卓老的“扩大商品经济论”命名的重大问题,我不能只提问题,还必须想出很好的替换概念,才好向他提出。而我一时也想不出“高见”,加之在广东省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和广东经济学会举办的两次卓炯经济思想研讨会期间,我都因恰好参加学校考勤严格的“脱产”英语培训班(说是“脱产”,其实我的授课任务并没减),不能全过程参加,以后也没找到恰当机会与卓老面谈。由于卓老平时身体健康,我也压根没想到卓老会这么快告别人世。这就使我失去当面向他提出建议的机会,成为我永远的遗憾。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不过,值得告慰卓老的是,他一直关心、支持着的第三产业研究终于结出硕果。经过从1980年7月到1988年6月的“八年抗战”,在卓老逝世一年后,我终于完成了42万字的《第三产业经济学》。这一理论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较高评价,它也给予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实践和决策以良好的影响。我深深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多年培育、殷切期望、关怀和褒奖,也深深感谢卓老和省内外很多前辈、朋友多年来对我的支持、教诲和帮助。特写此文,以志纪念。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⑩参见卓炯:《政治经济学新探》,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1-255页;《资本论》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扩大商品经济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2页。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94年6月初稿,原题为“热诚扶掖晚辈的青年导师——回忆卓炯老前辈对我的关怀”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1997年2稿,辑入李江帆:《第三产业与服务消费品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002年2月3稿,略有改动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007年10月27日4稿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2008年7月1日小改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