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三产论坛
访问旧站
服务业观察 李江帆论坛 生产服务业 生活服务业 公共服务业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李江帆论坛

卓炯研究员与我的第三产业研究(二)


时间:2011-12-31 23:21:01来源: 作者: 点击:
1981年底至1982年春,在导师黄家驹老师的支持和吴朝震、黄标熊老师的指点下,我深入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6、46和47卷,广泛阅读中外有关文献资料,做了2000张约26万字的卡片,写了6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此后,从1981年5月18日至6月24日,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鼓作气写成了8万多字的硕士论文《论服务消费品》初稿。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九、青年导师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卓老不仅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做出了具有惊人胆识的、高瞻远嘱的突出贡献,而且以满腔的热诚扶掖晚辈,对青年们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赢得青年们的衷心爱戴,成为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敬仰的青年导师。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在中共中央作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后,1984年秋成立的广东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经济部于1984年11月7日开会,决定在1985年为纪念卓老77岁生日(1月24日)召开卓炯经济思想研讨会。内容包括三方面:1.整理卓炯论著及学术界评论卓炯经济观点的文章目录。2.介绍卓炯生平。3.讨论:(1)卓炯商品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2)商品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商品理论研究现状,广东如何进一步研究;(3)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卓炯的方法论。除发表一会议纪要外,还准备出一论文专辑(后来没出成)。我们决定邀请卓老参加会议。大家知道,青年们与卓老一起认真研讨卓炯经济思想,是对已过古稀之年的卓炯老前辈对青年的关怀的最好回报。此外,还该送点纪念品给卓老。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以广东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名义,赠送给卓老一个“青年导师”条幅,体现全省青年的共同心声。会议筹备期间,我和华南师大几个年轻教师,专门到华南师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青年教师、书法家张桂光家里,请他写下了这个条幅,作为赠送给卓老的珍贵礼品。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会议于3月下旬在广州燕塘大厦开了3天,开得很成功。除了青年们,不少老经济学家也来了。我因为正在学校参加省高教厅主办的由两个美国教师任教的英语师资班的学习,课程安排很紧,“老外”任教很不好请假,想方设法只在3月20日(星期三)抽得半天时间。只好赴会半天,骑自行车去燕塘大厦看望了青年导师卓炯。就在这次会议上,我遇到广东人民出版社袁耀文同志,他当面正式约我以近年研究成果为内容写一本第三产业的书,结果一拍即合。这就有了三年后《第三产业经济学》的诞生。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十、扶掖晚辈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卓老为什么能赢得年青人的敬仰呢?从1980年到1987年我和卓老近8年“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中,我感觉到这除了他有远见卓识的卓越学术贡献、不向任何政治压力屈服的骨气外,还是因为他在学术之交中处处都体现出对年青人的热诚关怀。这种关怀主要表现为8个字——帮助、信赖、鼓励、扶掖。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帮助:他经常设身处地想到年青人的所处的困难,热心地利用自己的地位、力量和影响力尽力帮助有难处、甚至处于逆境中的年青人增强信心,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不像一些人那样,只要人家对他顶礼膜拜、阿谀奉承、拍马逢迎,不管他人疾苦、困难;待人接物态度冷漠,动不动就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势对年青人摆学术架子,耍官场威风。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信赖:他对初出茅庐、学有所成的年青人的学术水平表示出充分的信赖,不像一些人那样恪守论资排辈的信条,对年轻人横挑鼻子竖挑眼。1983-84年间,卓老的《政治经济学新探》印出打印稿后,他托人送给我,郑重其事地而又非常诚恳地约我和几个年青人找时间讨论书稿。1987年10月,在卓老逝世几个月后,我在卓老遗稿《〈资本论〉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扩大商品经济》的编辑处理工作中,才非常感动地获悉,卓老生前曾特别指定书稿要征求我和我的几个同学的意见,表现了他对青年学者的充分的信任。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鼓励:他对年青人的每一成长、进步, 都给予热情的鼓励。8年来,卓老在与我个人接触中,如在我向校外投“处女作”时,在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时,都给了我很多鼓励;此外,在公众场合,如在推荐我破格提升副教授时,在经济学会议上,在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系、经济所成立大会上,甚至在年轻人调进华南师大时,他都说过很多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我的话。令我感动的是,他说这些话完全是出于对年轻人的成长的由衷的喜悦和关心,毫无个人的动机。平心而论,我和卓老的关系很好,但这只是一种学术交往。我们的私交很少。我甚至记得我8年来唯一送过给卓老的私人礼品,就是1981年北上访学前第一次去卓老家时在越秀北路商店买的一小串香蕉(我按当时习惯拿弹簧称复称,气得这个大概是国营小商店售货员哇哇叫,所以印象很深)。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扶掖:他甘为人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尽量提携、扶掖晚辈尽快走上成才之路, 尽早挑上学术大梁;对晚辈“青出于蓝”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就, 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决不会像一些人那样由此产生莫明其妙的嫉妒和失落感。1986年夏,我任讲师三年后申报副教授,由卓老作学术鉴定。他在写于7月8日的评语中热诚地指出: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作者自1980年到现在,发表论文50多篇,特别是对于第三产业有独到的研究,1984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的《服务消费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一文是他的一篇代表作,发展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长期以来,只强调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把服务消费品的劳动当作非生产劳动,当作非商品,甚至不承认第三产业的存在,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也持这种观点。作者在当时环境下,敢于坚持真理,从事第三产业的研究,这说明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比较坚实的修养。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作者在论述服务消费品的价值实体时,特别引用马克思在考察‘劳动的剥削程度’时,分析资本家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时讲的,其‘决定性的意义’,是揭示价值(从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是劳动,而资本家及其一伙不从事劳动,却用各种借口瓜分掉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在理论上确认价值只是劳动时间的凝结,就排除了资本、土地的‘服务’也形成价值的种种谬论,为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唯一来源。……这就解决了两个大问题:第一,物化并非指物质产品;第二,剩余价值也是劳动,并非等于剥削。……”839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卓老最后在评语中对我进行了十分热情的勉励和充分的肯定,建议把我破格升为副教授。在上级领导和卓老等前辈的支持下,我于1986年晋升为经济学副教授。

顶一下
0%
返回首页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
Tel/Fax: (020)84038476 E-mail: ccssr_admin@163.com
主任: 李江帆教授 E-mail: jiangfanli@163.net Fax: (020)85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