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治国时代正式开启!国务院常务会议17日部署运用大数据优化政府服务和监管,提高行政效能。大力发展政务大数据,不仅在于打通部门壁垒、提高行政效率,更在于转变思维观念,助力向智慧政府转型。 大数据助力智慧政府转型 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大数据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所长刘权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继陆权、海权、空权之外国家的另一个核心资产。 面对海量、动态、多样的大数据,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时代,如何推进社会治理与政府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 借助大数据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利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是本届政府始终关心的问题。自2014年“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这个新名词便频频被李克强总理提及,国务院常务会议题也多次涉及大数据运用。 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有效手段。会议确定了用政务“云”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效率、造福广大群众的目标。 大数据为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发展机遇。作为新兴技术,大数据能够有效的集成各类经济、生态领域的信息资源,为政府制定各种决策,提供技术基础和支撑。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程学旗表示,大数据运用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进而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也为推动政府治理决策精细化和科学化带来机遇。在大数据时代,海量数据能够对经济社会运行规律进行直观呈现,使政府治理所依据的数据资料更加全面,从而降低政府治理偏差概率,提高政府治理的精细化和和科学化。 当前,我国政务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业务处理日趋复杂,从户籍制度改革,到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再到征信体系建设,近期加速推进的诸多行政改革,都对数据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依靠传统的上工程、建项目、不断增加软硬件投资的方式来建设电子政务,已不适应大数据时代政务的特点。而大数据将有效地推动政府治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安恒信息技术公司总裁范渊说,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治理,真正达到了公开、透明、智慧、便民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治理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信息公开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智慧政府不仅仅是电子政务的智能化,还包括智慧服务和开放数据,三者缺一不可。程学旗说,智慧政府离不开政府开放数据,而政府开放数据形成的生态圈,则将有力地推动智慧政府又好又快发展。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开始从战略层面认识大数据,在政府治理领域融入大数据的思维。2009年5月,美国开放数据门户(Data.gov),正式拉开了全球政府开放数据的大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跟进,制定开放数据战略或政策,加快了数据开放步伐。2013年6月,八国峰会签署了《八国集团开放数据宪章》,标志着开放政府数据成为全球趋势。 今年4月3日,国务院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要求,推动政府信息开放共享,凡事关群众办事的程序和要求,凡依法应予公开的政务信息,都要上网公开。这也是建设透明政府、阳光政府的内在要求。“政府信息、数据及时公开,让企业清楚、百姓明白,这是最起码应该做的”。 但是当越来越多政府部门意识到“数据是一种财富”的时候,反而阻碍了内部数据资源的整合。许多专家指出,时下不少政府部门存在着严重的“数据小农意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导致一个个“信息孤岛”的产生,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政府自身的社会治理水平受到制约,大大地影响政府的协同管理和应急响应。 政府数据资源的整合是智慧政府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协同共享、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是大数据治国的关键和难点,必须解决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等问题。专家指出,破除“信息孤岛”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利益割据,要打通政府各部门间数据交换共享的渠道。 如何管理大数据,我国各部门还缺乏统一标准,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精细分析仍处于探索阶段。公安部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网络安全与治理2011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周国民说,大数据要解决一种集约式的运行模式,必须挖掘出应有的价值,服务于各行业的需求。“政府大数据必须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而不仅仅是将原来分散管理的业务数据集中起来提供给政府部门内部办公使用。” 周国民说。 建设智慧政府 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大数据治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变革,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期支付宝大规模故障,携程网因“内错误操作”宕机近12小时等案例无一不在昭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巨大风险。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丁丽萍表示,随着“互联网+”战略的逐步实施,大数据、物联网、云存储、云计算等技术给这些关键领域带来的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巨大。从大数据的角度看,这些领域都存有大量重要的和敏感的信息,这些集中存储的大数据价值很高,因而很难保证绝对安全,已经发生的多次针对一些系统的拖库和撞库事件已经说明问题。 刘权特别指出,政府大数据正成为网络攻击的显著目标。在网络空间中,政府大数据成为更容易被“发现”的大目标,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度。他说,一方面,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的数据,也意味着更复杂、更敏感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攻击者,成为更具吸引力的目标。另一方面,数据的大量聚集,使得黑客一次成功的攻击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无形中降低了黑客的进攻成本,增加了“收益率”。 北京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TO兼COO杨冀龙认为,政府大数据对现有的安防措施提出了新挑战。 专家建议,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刘权表示,政府大数据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目前尚未直接以专有名词被我国政府提出来给予政策支持。他建议加大对大数据安全形势的宣传力度,明确政府大数据的重点保障对象,加强对敏感和要害数据的监管,加快面向大数据的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推动基于大数据的安全技术研发,培养大数据安全的专业人才,建立并完善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周国民建议,要审慎研究数据开放的领域、类别和数量,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开放后共享数据的管理,不能让大数据的发展超出本级政府可以控制的范围。 此外,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当前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尤其如此。“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政策与法律,为数据的整合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激发数据整合应用的活力。” 黎巎说。 厘清公民隐私权和公民知情权两者之间的界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数据应用法律体系,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被商业化、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此外,还应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等各方的责、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