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日,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承担的《加快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广州市经贸委组织的专家论证会上通过专家鉴定。
2005年5月,广州市经贸委按广州市政府领导的指示精神,以社会招标方式,组织专家对广州市流量经济专题进行研究,系统研究发展流量经济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加快发展广州市生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汽车服务业、连锁经营等5个课题,分别由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进行系统研究。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由李江帆教授任组长、李冠霖博士、雷小清副教授任组长,由博士生陈凯、张卿、于丹、陈菲、毕斗斗、刘继国、马风华、陈慧敏、黄奕祥、张保华、谢林伟和硕士生解应俊、宋璇、贾丹、赵丽娜等组成课题组,以实地调研、问卷、深度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优劣势、发展指导思想、产业定位、区域定位、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
在专家评审会上,加快发展广州市生产服务业课题成果得到来自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专家们的高度好评。专家们认为,该课题成果在5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1.前瞻性地提出了广义生产服务业的观点。生产服务不仅包括为农业、工业的服务,还包括为服务业的服务。随着广州市服务业的进一步扩大和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中的推广,服务的分工和专业化逐渐深化,服务本身的发展对知识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如金融业、信息产业和教育服务业等部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生产服务业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甚至超过制造业对生产服务的需求,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最大需求者。
2、提出了广州生产服务业的科学定位:
工业生产服务业定位:以珠三角制造业为外延发展方向,扩展广州生产服务业的辐射能力、服务半径和发展空间,利用珠三角地区作为国际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庞大制造业规模效益和制造业内部结构高级化的需求,为广州生产服务业拓展地域发展空间。
第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定位:以大广州城市群的第三产业为内涵发展方向,以第三产业发达和比重高的特大城市型经济结构为依托,在全国率先探索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广州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经营能力。
农业生产服务业定位:以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农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依靠广州作为全省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和华南实力强大的农业科研基地的优势,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业,构建辐射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流通服务平台
3、提出“树立生产服务输出,强化全球竞争意识”的观点。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生产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不能局限于本地的工业和服务业,要把服务半径扩大至周边地区,辐射华南地区。当今世界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一直处于逆差,而服务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输出能力。因此,广州应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要树立生产服务输出观,扩大生产服务的对外辐射能力,主动参与生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
4、提出广州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将广州建成具有“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会展中心、科技中心、文教服务中心”等复合功能的生产服务业中心城市,形成“一个中心、三个聚集带、一个增长点和三个辐射网”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
5、提出了“生产服务业现代化”的问题。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服务业,扶持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推行生产服务业的标准化,实现生产服务业现代化,是促进广州生产服务业快速扩张,提升服务业结构水平和服务业增长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长李江帆教授在专家鉴定会上汇报《加快广州市生产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2005.12.2.广州大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