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5~17日,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师生一行17人在李江帆教授和顾乃华博士的带领下赴东莞厚街镇开展经济社会双转型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迅速崛起,由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东莞发展中的“双优势效应”明显减弱。随着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发展,许多地区在承接国际大企业和新兴产业方面走在了东莞前面。东莞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出现瓶颈,成本不断上升,先进制造业的基础薄弱,后发优势今非昔比。面对这种形势,东莞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起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即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
厚街镇是东莞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社会转型也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厚街镇经过思想解放、体制变革、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洗礼,成为东莞的经济大镇和人口大镇,家具、会展、酒店、专业市场等产业发展别具特色。但厚街镇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阶段的重叠期,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积聚的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通过促进以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转型,带动低级城市化向高级城市化转变的社会转型,是厚街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摆脱资源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居民生活和谐平安,生态良好等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厚街镇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北连东莞市区,南邻虎门港,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雄厚,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具有良好的条件。
为了配合东莞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的需要,厚街镇委镇政府“借脑谋转型”,邀请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对厚街镇经济社会双转型进行研究。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课题组继去年11月和今年2月两次到厚街镇进行小规模的前期调查后,本次开展大规模社会调查。课题组认真听取了厚街镇黎惠勤书记、陈仲球镇长有关经济社会转型的报告,并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厚街镇有关党政机关、村委会、居委会、企事业和居民代表进行全面调研,获得了厚街镇经济社会情况的宝贵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据悉,课题组将全面研究厚街镇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背景、意义和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支撑体系与保障措施,以及纲要实施应采取的政策。
课题组在厚街镇委、镇政府大楼前合影
李江帆教授(右)等课题组成员听取厚街镇黎惠勤书记(中)、陈仲球镇长(左)关于经济社会双转型的报告
课题组在厚街镇召开居民座谈会
课题组认真记录访谈意见
李江帆教授(前右2)、顾乃华博士(后左2)和东莞市委政研室温淦荣主任(前右1)等课题组成员在厚街党政办陈剑锋副主任(前左1)的陪同下参观第17届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
课题组在新围村调研
背景资料:
厚街镇始建于北宋徽宗宣和中期(公元1119-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相传福建莆田王泰臣至此定居,因选址“军铺”(随军眷属圩场)后面,故名“后街”。又因民风淳厚善良,生活丰厚富足,得名“厚街”。厚街自古商贸繁荣,物产富饶,莞草、腊肠、濑粉等特产驰名中外。
厚街镇现有户籍人口9.3万人,外来人口70-80万,土地面积126.2公里。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超120亿元,工业总产值278.42亿元,财政税收15.45亿元,镇本级财政收入6.3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全镇23个村中,共有21个村村组两级可支配纯收入超过千万元,18个村组两级净资产超过亿元。
相关链接: 《厚街:借“脑”谋划经济社会双转型》